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时尚>正文

民国型男必备款 时尚时尚最时尚

A-A+2015年2月9日09:33嘉人网评论

  “帅气小霸王”李易峰饰宁致远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说道“波波女神”,不对,帅气小霸王,从第一集开始,简直就是宁大少爷的私人专属Fanshion Show,其所穿的西服和皮鞋,无不精致,就连衣领和衣襟上的怀表链,这类细节都顾及到,可见服装设计师的用心。看剧照,一开始少爷穿着西方服饰居多,后多穿着长袍马褂,上面的花纹精美,绣花在布料上更显立体。

  民国型男基础装备

  20世纪20年代,长袍马褂或西服,中山装等,都是这一时期男子的流行服饰。开始的时候传统的痕迹还比较重,后来受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男子也开始穿着西装,但并不排斥原来的服饰,长衫、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长袍马褂,男性服饰名,由长袍与马褂两部分组成,清代最为常见的男性便装。入民国后,普通人在日常一般生活中马褂使用逐渐减少,若在袍外罩马褂则是非常隆重的穿法,而蓝色长袍搭配上黑色马褂就是礼服了。民国元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服制案》中将其列为男子常礼服之一。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长袍马褂的特点:长袍,为立领、大襟右衽、平袖端、左右开裾的直身式袍,称为“衫”、“袄”,又俗称“大褂”,至民国时期作为礼服所用者概称为“袍”。礼服之袍统用蓝色面料,纹饰均为暗花纹,不作彩色织绣图案。马褂,立领、对襟、平袖端、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马褂原为清代的“行装”之褂(男性正装“袍褂”的外褂则较长,长及膝盖或更偏下,与短款的马褂不同),后逐渐成为日常穿用的便服,至民国时期又升格为礼服,统用黑色面料,织暗花纹,不作彩色织绣图案。

  男神都有一件中山装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中山装是、你应该在熟悉不过了,编辑认为男人穿上中山装,真的精神抖擞,帅气十倍。中山装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导并率先穿着的,故称中山装。它综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曾被赋予了革命及立国的含义,以衣服的结构寓意“礼、义、廉、耻”。封闭的衣领显示了“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中山装穿起来收腰挺胸,舒适自然。中山装夏用白色,其它季节用黑色;外观轮廓端正,线条分明,有庄重的美感。

  提升LEVEL必备——礼帽

  礼帽分冬夏两种款式,冬天用黑色毛呢,夏天用白色丝葛。它的形状大多是圆顶,下面有宽阔的帽檐。穿着中式、西式服装都可以戴礼帽,这是当时男子最庄重的服饰。至于其它便帽,样式也比较丰富,一般都以各人的身份、地位及职业而定,没有统一的制度。

  “翩翩君子”陈伟霆饰安逸尘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安逸尘是海外留学知识分子,初期以西式西装为主,潇洒帅气,编辑想说有多少人看到大师兄的扮相后,彻夜难眠。后期应该是恢复文家长子的身份,变身正宗高富帅,多穿着中式长跑马褂。真是和苏苏一样,驾驭起来毫不费力,颜值高就是任性哇!

  绅士长围巾最有格调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

  相信看过《上海滩》的童鞋一定会记得,许文强发哥那经典的造型,然而在民国时期,最早使用的人群是大学学生和大、中学教师。他们的穿着与普通市民中的先生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习惯在长衫上系一条长围巾。到了民国后期,这一种穿着打扮,俨然成了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装束了。当时女性专用的手巾也被男士广泛的运用了,放在西装的口袋里显得格外绅士。

  时髦精必备怀表

  价格不菲的西式手表,对于装饰品不多的男子们来说,真是一件既美观又现地位品位的东西。先是流行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再后来,怀表流行了,一下子个个都要装模作样的在胸前吊上一条表链,就算没有必要,走在路上还要时不时停下脚步,拿出怀表来看一看,以让人知道他是时髦的人。

点击图片进入第一页民国时期旧照片

  眼镜钢笔是凹造型的时髦利器

  随着西服东渐的热潮,新的饰物也开始出现,眼镜流行趋势的大盛就是这时的一个代表,滴溜溜儿园的镜片固定在无框的金属架上,一时被称为金丝眼镜。民国初期男子最时髦的配饰就是一副金丝边眼镜,大城市里的洋行高级职员带一副金丝边眼镜当然是气派非凡,并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性象征。后来小城镇中的“布衣绅士”也不甘落后,也要带上一副金丝边眼镜以证明自己的新潮。还有些人眼睛很好明明不近视,但也要找副金丝边眼镜来戴,也算过了时髦隐。

  摩登款手杖不可少

  民国初期,手杖更与眼镜、怀表一道,装饰着留学归来或者文明人士的虚荣世界,甚至令一些阔家小姐忍不住也要女扮男装时髦一下。上世纪前半叶,由于好莱坞电影及西欧绘画的影响,人们逐渐钟爱于步行手杖了。当时时髦男子的必备装备还有当时称为“士的”的手杖,其实就是普通可见的手杖。不过因为年轻人认为如果叫做“手杖”,和老头子们用来助步的拐杖没什么区别,为了区别显示这是学的西方的做法,他们就直接将英文的“stick”音译为“士的”。拿着一根“士的”,学着英国绅士的模样走在大街上,让那些学了一点洋文的小伙子们感到得意洋洋。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