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搭建农民大舞台
百支群众文体队伍活跃乡间
“河横菜花节”、“农民大舞台”、“农民趣味运动会”,一个个文化活动红火火;舞龙队、凤凰队、舞狮队、文艺创作室,一支支群众文艺队伍响当当。
有阵地、有队伍、有品牌,近年来,姜堰区沈高镇党委、政府树立“文化兴镇”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繁荣群众文化,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名片”。
构筑“15分钟文化服务圈”
每天清晨,位于沈高集镇上的廉政文化公园、宣传文化中心广场,以及各村的农民大舞台上,一幅晨练画卷徐徐展开。跳广场舞、练太极拳、跑步……三五成群的村民让清晨的广场格外热闹。“现在,我们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文化娱乐生活,幸福指数很高!”围着廉政文化公园一圈跑下来,夏北村村民吴三乐气喘吁吁,却一脸欢喜。
如今,文化广场遍布沈高各个村,设立各类文体设施上千套,全镇已成功构筑“十分钟文化圈”,村民出门不远就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以前,村民农闲时没事干,不少人整天搓麻将、打牌赌博,结果影响了村风民风,时常发生矛盾纠纷。”沈高镇党委书记周宏才说,近年来,该镇将群众文化工程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全镇15个村有8个村建成了农民大舞台,4个村正在建设之中,今年将实现全覆盖。镇里每年组织各类文艺演出200多场,送电影进村50多场次,村民们时常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套餐”。
该镇还在姜堰区率先建成镇级图书馆,在各村、敬老院、医院、学校等单位建立农家书屋,镇图书馆、农家书屋全部与姜堰区图书馆联网,实行通借通还。去年底,河横农家书屋还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国家级科技农家书屋”。
村民可“定制”文化服务
硬件夯实了,软件也要跟上。对于群众文化来说,最大的“软件”就是活动平台。近年来,沈高镇举办的河横菜花节、农民大舞台等活动,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了平台,并打造了区域文化品牌。
从2005年起,该镇“中国·河横菜花节”闪亮登场,迄今已有十届。菜花节除以节会友外,更多是本地群众和游客的互动狂欢。每年的菜花节为期一个月,除了进行大型文艺演出外,还组织农民趣味运动会、送戏到村、农家厨艺比赛、民俗文艺展示等活动。
平日里,农民大舞台各类文艺活动也是如火如荼。官庄、夏朱、冯庄等9个村组建了农民文艺宣传队,冯庄、单塘、万众等村还组织了舞龙队、凤凰队、舞狮队。这些农民民间文艺团队,每年为群众义演400多场。官庄、单塘、冯庄村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的节目,多次参加区级以上调演并获奖,这3个特色文化团队被列为姜堰区“首批特色文化团队”。
沈高镇文化站站长丁宝东介绍,现在,该镇有近百支群众文体队伍活跃乡间,村民有文化需求还可事先“定制”,这些文化团队可按需提供“精神食粮”。该镇还组建了高瓴文化传媒公司,市场化运作文艺演出活动。
加盟“苏演院线”,是沈高群众文化建设的又一力作。“苏演院线”由省演艺集团创办,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由国有主流文化艺术团体创办的文艺演出院线。去年6月,沈高宣传文化中心加盟“苏演院线”,省演艺集团每年在沈高组织4场高水准演出。
借助品牌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农民已经成为沈高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目前,该镇以争创“一村一特色”为抓手,形成了20多个文化活动特色品牌。
组建乡镇文联培养文艺人才
目前,沈高镇成立了全市首家乡镇文联,下辖音乐协会、舞蹈协会、文学社、民间文艺协会等专业文艺团体,文联所有会员凡在区以上发表、获奖、参展、参演,镇里给予一定的奖励。
为重点培养文艺人才,该镇文联成立了张永进创作组、吴秀堂书画工作室,并对夏明霞等文艺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张永进主要创作中短篇小说,曾获得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天津作家协会等国内外文学奖项数十个,100多篇作品被《读者》、《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知名报刊选载。吴秀堂以写意牡丹、荷花见长,获得过国家和省级多个奖项,作品曾在国家画院展出。夏明霞在新浪等网站撰写都市爱情小说,已创作长篇小说7部,其中3部被影视公司购买影视改编权。
目前,该镇已拥有全国性文艺学会会员2人,省级以上作家协会会员3人、书法等其他文艺家协会会员4人,市、区各类文艺协会会员30多人,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3000多篇(幅、部),被姜堰文艺界称为“沈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