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起,《衣冠明道》泰州出土明代服饰巡展在南京甘熙故居内展出。三品文官补服、八宝纹长衫、素绸棉背心、花缎裙……展出的30多件文物,是从泰州地区历年出土的众多服饰遗物中遴选而出的,较为全面地呈现出400多年前明代泰州士庶百姓的生活画卷。
整场展览看下来,最大的疑问是,明代服饰怎么能保存得这么好?泰州市博物馆陈列部馆员郭正军告诉记者,这和泰州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浇浆墓的丧葬习俗有关。所谓浇浆墓,是指墓葬木棺外包石灰、粗沙、糯米浆等材质搅拌成的“胶浆”,经层层夯打筑成,可有效隔绝空气的氧化腐蚀。不少浇浆墓,出土的随葬品都是完好如初。此外,泰州地处江淮之间,双水绕城,再加上海拔较低、气候潮湿,随葬品与空气隔绝,不易腐烂。
由于长期封存地下,这些出土服饰大多已没了色彩,全部呈土黄色。其中,有一件绣有孔雀图案的明代文官补服颇为珍贵。该补服上有孔雀和云彩图案。以多种阵法刺绣,绣出两只上下对飞的孔雀,同时以三种不同的绣线,分别绣花纹的不同部位,使之呈现出立体效果。据了解,补服是明代的官服,官服上的补子是一块40cm—50cm见方的绸料,织绣着不同的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表示品级。文官的补子用飞禽,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孔雀图案代表的是明代文官正三品,是一位叫徐蕃的文官使用过的官服。
据介绍,今年我省共选择了南京博物院藏木刻年画展、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展、衣冠明道等10个项目进行全省巡展。省文物局工作人员说,策划这一系列巡展的目的,旨在“让沉睡的文物走出库房”,让老百姓可以在与文物的“互动”中阅读历史。 (董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