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要闻>正文

板桥食用菌育出“山珍”黑木耳

A-A+2014年6月20日11:28泰州日报评论

  适宜一家一户生产管理,亩纯收入达2.6万元

  5月13日傍晚,兴化市板桥食用菌公司黑木耳生产基地,自动化微孔喷水机正向出耳场一大片菌袋浇水。水到之处,附生在菌袋上的小木耳迅速膨胀,开出一朵朵“耳花”。

  去年,板桥食用菌公司聘请黑龙江黑木耳生产师傅金钟洙,研究平原地区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经过一系列试验后,今年3月初首批菌袋正式出耳。板桥食用菌公司成为江苏地区首家成功生产黑木耳的食用菌基地。

  农业废弃物成为生产原料

  在黑木耳晒场,金钟洙攥起一把黑木耳,然后往下撒落,哗啦啦清脆作响。“已经达到干品要求了。”金钟洙笑呵呵地说,黑木耳虽是山珍,有“素中之荤”、“素中之王”之称,在这里却是由农作物下脚料和废弃物育成的。

  记者在料场看到,棉籽壳、棉秆、豆秆、玉米秆、玉米芯、稻草、稻壳堆了一地。“这些都是用来生产黑木耳的原料。”金钟洙说,黑木耳历来靠椴木或硬杂木屑生产。兴化缺乏这样的原料,他们便尝试采用当地的废弃农作物调配成最佳配比,替代硬杂木屑,然后添加黑木耳生长剂制成菌袋。

  金钟洙说,原料配方和添加剂直接关系到黑木耳品质和产量,这是他在20多年生产中探索出来的。这种配方和添加剂专门生产优质黑木耳——“黑山”。

  制作菌袋需50天时间,经过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培养等程序,然后栽植菌袋,等待出耳。每个菌袋可采收三茬,采摘期约2个月时间。

  金钟洙介绍,黑木耳适宜生长温度为3℃至28℃。基地去年11月制作的菌袋,今年3月开始出耳,比黑木耳盛产地的东北提前2个月。目前,基地有7万菌袋处于出耳管理期,另有3万菌袋已于4月底采收结束。7月底,他们将制作秋季黑木耳生产的菌袋,11月份可以采收。

  “这里出产的黑木耳品质和产量都不逊于东北产‘黑山’,而出耳管理时间大大缩短,节省了成本。”金钟洙说,每枚菌袋可采鲜耳约1000克,制成干品约65克,“黑山”一级品干品市场零售价为每千克200元,大约16枚菌袋即可生产1000克干品,而制作一枚菌袋成本仅有1.5元,利润空间很大。

  出耳管理模拟野生环境

  板桥公司食用菌基地被隔成了一方方床子,床子上栽着一枚枚菌袋。记者发现,有的床子在喷水,有的床子在裸晒。

  “这是模拟野生黑木耳生长的自然环境采取的举措。”金钟洙说,野生黑木耳生长遭遇阴晴不定的天气,遇晴干燥,遭雨潮湿,人工栽培黑木耳也要创设这种干干湿湿的环境。裸晒的床子,就是要营造干燥环境,喷水的床子,就是要营造潮湿的环境。

  记者看到,裸晒的床子耳片已干燥收缩。“目的是让耳片停止生长,让耗费了一定营养、紧张过一段的菌丝休养生息复壮一下,再继续供应耳片生长的营养。”金钟洙说,干要干透、湿要湿透,是人工培育黑木耳的原则。

  金钟洙介绍,不少地方人工黑木耳长不起来,其主要症结就在于没有营造好干湿环境。若不能干透,菌袋得不到充分休养复壮,导致营养不足;若湿度达不到,耳片弹性就会下降,最后造成杂菌感染。

  浇灌菌袋的水也很有讲究。去年,金钟洙在宿迁指导黑木耳生产时,就“栽”在水上。当地河水太肥,浇到耳上生了青苔,最终导致耳芽全部死亡。在兴化进行黑木耳生产,金钟洙采用深井水浇耳,避免了水肥生青苔、屏蔽耳的生长。

  采耳、晒耳也有学问。采耳最好在喷水后第二天,耳收边时,或早晨趁露水没干,耳潮软时采收。采收时应取大留小,选择耳片充分展开,开始收边、耳基变细,颜色由深变淡的成熟耳。

  野生猫耳状,是黑木耳中的一级品,价格更高。要把人工栽培的黑木耳变成“猫耳”,就要会晒耳。金钟洙说,采收的鲜耳呈花朵状,在晒场上首先要把它掰成一个个耳片,然后摊薄晒到七成干,再堆积成10至20厘米厚阴干,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翻堆,即可达到野生猫耳状。

  黑木耳适合家庭生产

  “黑木耳适宜一家一户生产管理。”板桥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志说,目前,人工栽培黑木耳技术已经成熟,农户只要将菌袋栽到地里按规定要求实施出耳管理,即可获得较高的收益。

  板桥公司将向有意从事黑木耳生产的农户提供菌袋、场地,包技术、包收购,菌袋、场地费可以在回收干品时冲抵。

  自然条件下地栽菌袋,一年可春秋两季,一亩地两季可栽菌袋2.6万,保守估计,每菌袋至少获利1元,纯收入就有2.6万元。普通农民家庭,夫妇俩可管理15万个菌袋。

  金钟洙说,黑木耳生产的风险都集中在前期制种、做袋、养菌环节,目前已由企业通过标准化生产线化解了。后期出耳管理则粗放简单,可以由千家万户承担。

  “通过‘公司+农户’生产模式,把黑木耳生产规模做大,形成品牌效应,才能使公司和农户获得双赢。”刘德志说。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