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旅游>正文

将隐世美景揽入怀 京都岚山游记

A-A+2014年12月23日11:38环球时报评论

  京都三面环山,京都人享受山水的滋养,世世代代,从皇家贵族到普通百姓,从垂鬓孩童到耄耋老者,他们在山水的怀抱中,过着与自然共处的生活。久居城市的人,最向往山水。有山水的城市,就有灵气。可山水也有优劣之分,风景优美的不少,怦然心动的不多,岚山是后者,它是京都山水的代表,它的美与众不同。

  岚山不高,所以登岚山,图的从不是大汗淋漓的痛快,而是行走在浓荫遮面的山路,被火红枫叶撩起的阵阵心动。它不像一些山峦,费尽百般周折登顶、跋山涉水远足才可以饱览到最佳风景,它的美触手可及,虽然不在都市,却近在咫尺。从市里坐公车,到“岚山站”下车,几十分钟的行程,刚才的楼宇便化作了眼前的山水,顿时有一种时光穿越的错觉。

  岚山山下有人家。民居大多掩门闭户,安静地卧在山脚下,不发出一点声响,日式的建筑向来清清淡淡,顶着片片灰瓦,墙壁多是乳白或青灰的颜色,墙上镶着小巧的门窗,门前挂一席半卷着的竹帘。岚山下的民居,没有一家的窗边不种花草,有的长着紫色的豆子,有的开出白色薄皮的花。一阵风吹过,四下飘香。往来的路人,没有人不羡慕这样的人家,他们真实地生活在一幅田园风光的画卷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日日夜夜,感受着岚山水的甘洌、风的清凉。

  车夫是山下流动的风景,他们多是年轻的小伙子,头扎黑色头巾,上身着白色短袖布衣,下身穿黑色紧腿背带裤子,为方便轻盈地挪动脚步,拉着游客在熙攘的行人间穿梭快跑。一辆车上可以乘坐两位成人,被拉起的车身向后倾斜,这让本已高高在上的坐客更显出一身威风。车夫的一举一动不带半点粗鲁,由于需要不断地穿越人群,打扰了正在关注风景的游客,他们的嘴里便不停地说着:“抱歉,打扰了。”脸上挂着歉意的微笑,点着头、喘着气,穿梭在山下的人流之中。

  秋末的岚山,空气微凉,山上的枫叶正纠结着自己的衣裳,有的已经身披黄金甲、红袈裟,可更多的还舍不得褪掉那身青绿。所以,山就被叶子的颜色分了层,呈现出一片五彩斑斓,浓密而饱满。饱满到随便把相机举到哪个位置,都能拍出一张好片。

  岚山的美在于“隐”,不是所有叹为观止的景色都显露在表面,可只要你不断行走,就会持续地收获惊喜。我心中岚山最美的景色,藏在大路右手旁那条幽深的小径上,没有明显的标示,可一旦拐进去,眼前就是另一个世界,又一番景象。

  这是一条曲径悠长的山路,路旁生长着枝叶茂密的树,它们使劲拉长枝条往天上钻,用枝条在头顶编织出密密麻麻的网。路的两旁堆着落叶,清洁人员将它们小心地扫在路旁,犹如两条金色的绸带,用明亮的黄为灰色的山路提亮了颜色。

  山脚下的湖水就在我的身旁,路有多远,水就延伸多长。它是一块碧绿的翡翠,也不湍急流淌,只是安静地嵌在那里,把所有景致的映像收纳其中。偶尔划来一只竹船,船上的人也只是默默划桨,听不到他们的嬉闹与喧哗,因为没人舍得破坏眼前这份难得的静谧。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古往今来,岚山素来是名人雅士、文人墨客的眷顾之地。周总理留下一首《雨中岚山》:“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多少年后,当我走在这里,听山涧溪水沿着石壁从上而下地坠落,撞击着石壁发出声响,才终于感受到诗中意境,每一句都变得立体而充盈起来。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大悲阁建在山上,那里能够饱览到岚山全貌。大悲阁在山路的那头,那里有一块青石,上面写着“大悲阁道”四个大字。我沿着青苔石阶,走过两根石柱,才见寺院大门。听说,400年前,大悲阁被巨商所建,有过一时的辉煌,但如今的它却异常肃静。杵木撞钟,余音缭绕许久,不肯散去。我站在阁中,双手握住竹围杆向远处瞭望,云中有青山,山下有绿树,团团簇簇,一片仙境茫茫,置身岚山的惬意,此刻才被体会得淋漓尽致。我想,这就是出家人禅定后“以禅悦为味”的乐趣吧。虽然不能完全领悟禅悦的奥妙,可仅凭我此刻那份心旷神怡的喜悦,就能证明生活在嘈杂的都市,自己是多么渴望这超脱尘俗、不见执念的意境。对于一名旅人来说,面对岚山,多少溢美之词顿由心生,这份岚山赐予的自在,锁在脑海,犹如一抹绿茶飘香,久久不能忘却。(杨 洋)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