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民生>正文

村民精心守护 清代雕花古亭保存完好

A-A+2015年1月23日09:47泰州新闻网评论

  姜堰淤溪镇靳潭村有一座木质雕花古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已有近200年历史。历代村民精心守护着这座雕花古亭,使得古亭至今保存完好。

  雕花古亭 建筑史上堪称精品   

  昨天上午,记者几经周折来到淤溪镇靳潭村。52岁的村副主任周五小带着记者来到村里的西林庵,西林庵为一间古瓦房,庵殿中间摆着高高的雕花古亭。现今69岁的守护人袁志美正拿着抹布,仔细擦拭花格里的灰尘。 

  雕花古亭为红木质地,净高3.15米,分为五层,每层均设有榫卯,可卸合,整体结构严谨,构造精美,层层吻合,毫厘不爽,轻叩任意一处皆作金属声。   

  姜堰文物专家窦亚平说,淤溪靳潭古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主祀镇水之神真武大帝,是苏北里下河地区庙会文化的生动见证,以雕刻为主的木质古亭构思精巧,独具匠心,在中国建筑史上堪称精品。2002年4月,靳潭古亭被列入姜堰文物保护单位。

  大师精品  历代村民精心守护

  64岁的张兔林是现今负责看护古亭的村民之一。张兔林说,雕花古亭由当地开明绅士袁鸿鸣聘请江浙地区一位雕刻大师呕心沥血创作完成,清乾隆年间始建,直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落成,从构思制图到加工雕刻,全出自一人之手,该大师一生只完成了“两座半”作品,第三座完成一半时大师即去世。靳潭古亭是这位大师满师后得师傅要诀在靳潭西林庵独自创作成功。   

  大师的精品受到了历代村民的守护。张兔林说,古亭也曾部分遭到毁坏,但经过村民的努力,仍完好如初。 

  52岁的村民高兔林说,父亲高大宝去年刚去世,听父亲说,“文革”期间,古亭险遭厄运。当时,父亲和几位村民冒着危险,将古亭拆分多处,藏进家里的厨房,然后用稻草盖上,才逃过一劫。后来,古亭几次分分合合,东躲西藏,失散了顶端的“四不象”和一个鳌鱼。   

  69岁的袁志美说,为了古亭的完整,历代村民外出寻找,都没找到。直到1993年,他从师傅纯一的回忆中得知,“四不象”可能流落到塘湾了。当时,塘湾孔庄的老孔来靳潭走亲戚,无意中发现了“四不象”,觉得做工精美,当做玩具带回家给孙子玩。就这样,他们几位村民跟着会长,来到塘湾孔庄,挨家挨户打听,终于找到“四不象”。老孔听罢,十分感动,主动归还。老孔说,孙子几次拿“四不象”去换糖,都被他发现拦下。 

  古亭失散的一个“鳌鱼”,能够平安归来也是巧。袁志美说,1993年2月,村民袁尚德到苏陈镇一户人家购买了一条大船。船到家后,袁尚德清理船头洞里的垃圾,意外发现了这个浮在水面上的“鳌鱼”。袁尚德也守护过古亭,知道古亭缺一个“鳌鱼”,但不知这个“鳌鱼”是否适合补装到古亭,就告诉他和会长。他拿了“鳌鱼”补装到缺角的古亭上,天衣无缝,感叹不已。

  每天擦拭  不让古亭染尘埃 

  袁志美说,15年前,他拜访西林庵,听纯一师傅说了古亭的来历和历代村民守护的经过,十分感动。不久,他征得家人的同意,搬进西林庵,拜纯一为师,日夜看护雕花古亭。12年前,71岁的纯一师傅去世时,临终遗言就是嘱咐他要看护好雕花古亭。此前,纯一师傅和村民共同看护古亭22年。   

  袁志美每天一早起来,就是拿着抹布或鸡毛掸,来到古亭前,掸拂或擦拭上面的灰尘。由于古亭有无数个雕花格,袁志美拿着抹布一遍擦下来,少则一个小时,多则半天时间。高处够不到,他还得捧来高凳,小心站到上面,仰头擦拭。59岁的村民袁尚林说,有一次,他看到袁志美站在高处擦古亭上层,灰都落到了嘴里和眼里。袁志美吐两口吐沫,揉两下眼,继续擦,从没一句怨言。 

  袁志美的老伴万俊华说,老头子以西林庵为家,目的就是看护好雕花古亭。她曾劝老头子回家,可老头子说,只要活着,就要看护好古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