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要闻>正文

城市建设:奏响百姓幸福乐章

A-A+2014年12月23日10:28泰州新闻网评论

  列入今年镇江《30项城建重点竣工项目目录》的南山北入口景区建设工程,这几天已进入尾声。 

  登上新修的楼阁,夕阳下,远处的南山披着墨绿的衣裳怡然而卧。山脚下一池碧水倒映着天空的幽蓝,一条小径秀气地蜿蜒开去,伸向不远处白墙黛瓦的屋子,俨然一幅水墨画。 

  据说,已有精明的投资者计划在附近打造商贸区。而周边的市民心里也都喜滋滋的,马上就可天天来散步啦…… 

  显然,这幅雅致的水墨画映照出了城市建设的本质: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   

  让城市有更高品质 

  城市品质主导城市转型发展,是城市建设的最高追求。打开思想的扬州人大气魄地提出了建成“世界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要打造一个“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这对城市品质提出了极高要求。以生态科技新城为例,市里在建设之初就定了调子,用5年时间打基础、搭框架、蓄后劲,不搞房地产开发;制订实施‘七河八岛’区域生态保护规划,并以人大决议的形式立为不可逾越的开发‘红线’。”扬州市规划局总设计师刘雨平介绍。再以老城区的瘦西湖景区为例,扬州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它打造成“世界级公园”,从过去的6.67平方公里扩大到33.66平方公里,初步确立了“大瘦西湖景区”的发展格局。随着版图扩展,景区迈开了全面建设步伐,重点放到文化挖掘、景点复建、功能配套、基础设施提升、载体平台打造、品牌集聚和旅游产业链拓展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被扬州市民称为“千年第一隧”的瘦西湖隧道正式通车。其总投资25亿元,既是世界最大直径单管双层公路隧道,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扬州单体投资最大、施工影响最广、施工任务最重的第一大城建工程,被誉为是扬州“落一子全盘皆活”的重大交通节点工程。   

  不只大型项目,城市细节同样凸显城市品质。 

  为让城市更加赏心悦目,南通匠心独具地出台了“503020”规定。即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两侧各建50米、30米、20米宽绿化带,同时推动新建道路两侧绿化带与道路同步规划、同步拆迁、同步建设。 

  南通市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处处长朱峭嵘透露,他们还尝试引进了绿化慢行系统,今后人们可以走着路儿、哼着曲儿、畅享“人在绿中游”的生活。   

  让城市有更强活力   

  “叮叮叮……”随着放学铃声,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小鸟般奔向家人。“这个路以前窄得不得了,一到放学就乱套,现在修宽了,好着哩。”一位衣着时尚的年轻妈妈说完,带着儿子融入了秩序井然的人流。

  修建大通道、拉开大框架,能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发展布局。 

  毓龙路是盐城老城区的一条路,原长2.9公里,最窄处不到10米,两侧聚集着多所医院、学校,高峰时拥堵不堪。“后来投入8.5亿元拆迁、2亿元建设,建成了现在5公里长、40米宽的路。”盐城市城乡建设局城建处处长刘大庆说。“消除这样的‘肠梗阻’,可有效改善老城区‘微循环’,对带活城市意义极大,所以必须下狠心。”盐城市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朱端倪介绍,该市将市区划为“八大组团”,全面推进建设——建军路组团完成了建军路复建及地下商业街建设,大市区核心商业圈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聚龙湖组团积极实施金融城、金鹰天地等重大项目,完善城南新区居住、商业、金融、服务功能;盐都新城、亭湖新城、市开发区新城则以产城融合为目标,逐步完善道路、学校、医院、社区中心等……   

  城市建设中,放眼长远,才能全面提升要素集聚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南通的快速路网建设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经过几年大力建设,其市区快速路网“一环一轴八射”格局基本奠定,主城区机动车辆“10分钟上快速路、20分钟上高速、30分钟通勤”目标基本实现。“快速路效应”已远远颠覆了初建时的想象:比如江海大道,当时预估车流量为每天3到5万辆,现在这一数字已刷新到10万多辆。再比如港闸区地处偏僻,当地原有“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港闸一套房”之说,但随着快速路开通,其核心区市北新城成了南通市重点打造的“五大新城”之一,港闸区成了一片热土。   

  如今,不少客商来南通,首先就对通畅的快速路网一见钟情,在此投资兴业的“天平”自然有了“倾斜”。   

  让百姓有更多幸福 

  “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故事,让许多人记住了镇江。 

  镇江以金山、焦山、北固山闻名。其实,镇江的山还有很多,不足6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分布着26个小山头。“过去,这些山头杂草丛生,灾害频发,市民避之唯恐不及。”镇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处处长王林说。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建设应顺应群众热切期盼,最终落脚于“善待百姓,造福百姓”。   

  镇江市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国土局、园林局等多部门联手出台《镇江市主城区山体保护利用纲要》,对26座城市荒山展开全方位保护性治理和开发。

  护坡、加固、居民搬迁、隐患排查、生态修复,一系列动作过后,这些荒山犹如火药桶拆除了引线,全市原1000多个山体地质灾害隐患点减少至138个。26座城市山体公园的诞生,更结束了镇江人“守着山怕见山”的尴尬历史,成了这座城市新的骄傲。“大家都爱去休闲、健身,尤其年轻人更浪漫,夏天干脆帐篷一带在山上露营……”王林笑道。

  从苏南来到苏北,会发现另一种幸福。 

  走进宿迁,满眼的绿。最有个性的是马路旁的行道树,很多地段罕有地选择了雪松,远远望去,一棵棵昂首挺胸、绿意盎然。 

  在猖狂的雾霾和PM2.5面前,宿迁百姓最得意的,正是绿色沁心的家园。生态,乃宿迁的“金字招牌”。“到宿迁来,可以做深呼吸,洗肺养心”成了宿迁人的口头禅。近年来,该市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方法,精心呵护“深呼吸”,守护老百姓的自豪与幸福。 

  他们通过规划建绿、拆违增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异地补绿等途径,以建设古黄河、运河风光带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框架,以街头绿地广场为抓手,以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为基础,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先后建成了运河风光带、古黄河风光带、园博园、罗曼园、雪枫公园等一大批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基本形成了“一环、二带、三区、四纵四横、六轴、十园、百苑”的城市绿化格局。 

  最新消息是,10月30日,让老百姓“看得见清水、望得见绿荫、记得住乡愁”的宿迁,顺利通过了“江苏人居环境奖”现场考核。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