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旅游>正文

大山深处的古城堡 郧西上津古城自驾游

A-A+2014年5月23日09:31photocome/新浪网评论

555

  大余湾距武汉市区40公里,坐落在乡村的公路边。村头是一望无垠的农田,田边散见丰收后堆积的小山似的稻草垛,还有三三两两的水牛在田间放牧。走进小溪 环绕的村口,青石小径蜿蜒前伸,一幢幢古旧的房屋连环而建,一律的青条石墙,黑瓦飞檐,形成院落交错的小巷,石磨、古井、油漆斑驳的木亭散布其间,偶见残 缺的木石雕刻、画梁牌匾,依稀可以想见旧时的精美。

  虽说大余湾现已声名渐起,村民们依旧过着质朴平静的生活,老人闲坐在屋门口聊天,小孩子在巷子里自由玩耍。遇到进村参观的游客,他们会热心地为你指点路线,任凭游人自由地穿行在村中。大余湾村寨后面群山连绵,乃是木兰山余脉,不远处,滠水河似一条银色的飘带,环绕山岗缓缓流淌。山势不高,不一会我们就爬上了山顶,眺望山下,大余湾的全貌一览无遗,大余湾就静卧在这青山绿水间,气定神闲。我们也静静平躺在草地上,闭目休憩,浑然不觉时光流逝。

  大余湾古民居

  大余湾“左边青龙游,右边白虎守,前面双龟朝北斗,后面金线吊葫芦,中间如意太极图”,风水特色鲜明。“青龙”、“白虎”、“双龟”、“葫芦”、均指村 落周边的山包,尤以“双龟”、“葫芦”最为形象。连结“葫芦”的“金线”则是指木兰山系的山脊一线。耸峙在葫芦山北侧的是旧寨、新寨、谌家寨几座山峰(峰顶垒有石寨墙)。“太极图”系指村前一处水陆地貌形似太极图结构。

  相传大余湾先祖以力田为本,十五世纪后由经商而勃兴,乃广置产业,造华堂四十余栋。“石墙到顶”是基本特色,还有“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围各房,全村百来户(后来户数),串通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方块石板路,滴水线石墙,顶有飞流瓦,檐仲鸟兽状,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流水穿村过,过溪搭桥梁,出门到田间,观鱼清水塘”,房屋内部结构特色为木柱木板代山墙,村落整体布局是村前以溪壑为堑壕,村后以山寨为屏障,村中有百子堂(大屋)、德济、源丰三座花园镶嵌,外御贼寇,内享安居。

  目前,大余湾古民居保存完整的有10户,约139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有33户,3228平方米,其中,余家文、余传福等农户的民居建于明代,多数民居建于清代。

  斑驳时光

  大余湾先祖祖籍江西婺源,为避元末兵难而先迁居武昌,后再迁木兰山系南麓。大余湾先祖带来不少书籍,传到“文革”时仍有28箱,据说内存岳飞手稿、郑板 桥真迹,可惜这些书籍史料毁于“文革”,但大余湾盛行读书之风由此可见一斑。相传俞伯牙(琴师)是余氏祖先,至宋代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荣 耀,近现代则演绎出名流一百多,父子四留洋的辉煌。从余秀三二世祖繁衍至今达23世。可谓世代均有人才出。

  大余湾主要文物是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同时也存有其它几类文物。如21号民居、54号民居等多处保存着太师椅,21号民居存有“雍正朱批谕旨”盒,54号民居存有“四豆同荣”贺寿匾,数家民居尚在使用雕花木床(如61号)。此外,嘉庆二十二年所立石碾,以及散存的石磨、石碓,还有纺线车、织布机、脚踏水车等许多老“古董”,需要给予抢救性保护。

  初到上津

  “上”乃天子,“津”为渡口,上津即为“天子渡口”。郧西上津镇地处鄂陕交界,距县城42公里,汉江北岸主要支流金钱河东岸。金钱河水绕古城西而过,为防冲击,便在河岸广植柳树,久之成片,因此,上津城又被称做“柳州城”,建于明洪武初年,嘉庆七年全面复修,是目前湖北省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县级古城,古城系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千余米,南北宽306米,城墙周长1236米,墙体上窄下宽成梯形,平均高6.8米,设有五门,东曰通郧、北曰接秦、南曰达楚、西曰通汉、西南再辟一便民门。城中街道及建筑形式皆为明清风格。景区以古城景点为主,配以明清古街、陕西会馆等人文景观和长堤柳浪、铁箍云峰等自然景观。

  明清古街位于古城内和城外老四街,长约里许,建筑古朴,飞檐斗拱,青砖黑瓦,雕梁画栋,左右对称。上津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作为连接京城长安与江淮地区的“桥梁”,在唐朝中叶很长一段时期,竟然成为唐朝最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命系“国脉”,素有“秦楚咽喉,天子渡口”之称。

  位于古城内,古街西的天主教最初是明崇祯六年(1633年)由德籍传教士汤若望自陕西山阳县境内传入,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教堂四角钟楼高耸,错落有次,内设经堂,典雅别致,诵经念佛,气氛浓郁。目前镇内信教群众有1000多人。

  秦楚边隘柳州城

  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朱元璋时期)元年(1368年),距今641年,清嘉庆七年(1802年)再次对古城进行全面复修,至今城墙砖上仍有“嘉庆七年”、“上津公修”的字样。

  上津僻处秦楚边隘,特殊地理位置使得上津的古建筑融汇南北风格。上津遗存的历史文物众多,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北会馆、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十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有古城墙、古戏楼、古趣街等;四是民居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等最有价值。

  墙上斑驳了的毛主席语录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诞生,上津都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津城人生

  在上津古城漫步,一排排民居映入你的眼帘,偶有少女冲你交目,但更让迷恋地是城门洞里传出的歌声。两三个老人,一把二胡伴奏,唱的不是京腔,也不是越调,

  而是当地有名的梆梆戏。上津梆子,又称叫山二黄,他是汉剧与山陕梆子融合的产物,其唱腔高昂激越,伴奏铿锵有力,粗犷豪放,曲调中明显带有秦腔楚韵。百听不厌。

  作为中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上津古城留下的不仅是历史和建筑,更加诱人的是这里的民俗文化,许多传统民间艺术被津城的艺人传承下来,例如,秦腔楚调的上津梆子、大气排场的火龙灯会,苍劲有力的火龙狮子舞以及彩船、蚌壳、高跷、高台故事会、民间民俗请织女等都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剪纸、刺绣、打铁、吊酒等传手工艺也延续至今。

  近年来,上津加速了的基础设施步伐和旅游开发力度,建设了金钱河大桥,津安街大道、接待中心、星级厕所、仿古门楼、上津壁照、仿古路灯等,金钱河上的小岛鲶鱼背和玉皇滩旅游度假区也相继对游人开放,使千年古城焕发出了迷人的生机。

  上津是一首美丽的美诗,古老的人文遗存,灿烂的民俗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令无数人心至神往,如今,老城正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