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民生>正文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门槛”尚需降低

A-A+2015年1月20日11:22泰州新闻网评论

  本次政协会议,政协委员马卫祥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提交了一份提案。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给他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务工环境,给他们的子女以更优质的教育。

  教育公平不能忘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马卫祥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将学龄子女带入了城市接受义务教育。 

  马卫祥说,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积极采取措施,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随迁子女同城待遇,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应该说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但是现在到泰州经商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呈现了多样化,而一些人员子女因为自身的特殊原因,还会面临入学难的问题。   

  “我本人就是一名进城务工人员,我所知道的,与我情况相仿的务工人员就有2000人左右,据我平时的了解和走访,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还面临着一些具体的问题。”马卫祥说。 

  一是在政策上,一些学校的招生信息公布渠道不畅,外来务工人员还不能很方便地了解到入学信息。二是一些公办学校,一定程度存在着入学门槛,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容量”有限。“第三方面,据我了解,目前泰州还没有一所专门的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而接受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数量比较有限。”马卫祥说,四是个别家长,包括个别老师,还不能以完全平等的心态,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有可能使随迁子女出现心理边缘化。五是家庭教育方面,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个人学历所限,不重视或无暇关心子女教育,一些孩子随父母务工地点变化而频繁转学,一定程度上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绩。

  流动人员“同城待遇” 希望能落到实处   

  “去年底,市政府发布了《泰州市市区全面落实流动人口‘同城待遇’实施办法》,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规定,这一政策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切实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马卫祥说。   

  在落实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在保障随迁子女教育权益方面,一定要大力完善相关的实施细则,特别是要降低门槛,对持有流入地居住证、经商或务工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的外地务工人员子女,落实就近入学政策。要把随迁子女入学人数作为教育资源统一调配的基数,进行统筹考虑,按同城待遇要求安排公用经费、核定教师编制、建设教育基础设施、预留教育用地;在教学管理方面,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活动安排,统一考核评价。 

  同时,要提高一些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能力。教育部门应根据对适龄儿童摸底调查情况,按就近入学原则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开放接纳随迁子女入学的公办学校进行及时调整,做到各个片区都有开放接纳随迁子女入学的公办学校。 

  马卫祥建议,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可以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各学校教育资源、硬件条件的均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加强优质教师的流动,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在公开入学信息和简化入学程序方面,每年秋季开学,教育部门都应在市各大媒体公布接受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信息,开通招生咨询热线,接受咨询和社会监督。随迁子女入学的手续应尽可能简化,方便外来务工人员为子女办理入学手续。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客观地讲,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本身文化素质水平比较低,在对子女的文化教育上往往力不从心。”马卫祥说,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规划建设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对于接送子女不便的务工人员,可以让孩子住校,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可以提供更多的学校课外辅导,这样有利于提高外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