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高温,越发不知道要吃什么了。买菜的人愁,卖菜的人也愁,伏天里头,诸菜都长卷长空了,便是有的,卖相也没那么好看。
每家菜摊上都有的,除了上周提到的木耳菜,就是藕和茭白。这两样都是生在水里的,酷暑吃来,似有水气。

南门进去头两家蔬菜摊,藕都卖七块钱一斤,往里走,就都是六块钱一斤。这一片的蔬菜摊都是每天从批发市场进货,贵一点的藕似乎是肥一点,颜色也新鲜一点。新藕买回去,可以炒,可以炖排骨汤,可以做桂花糯米藕。嫩的切成薄片生吃,有嚼雪之味。
茭白五块钱一斤,整个菜场都是一样的。茭白还有个更“乡土”的名字,叫“篙瓜”(音),可能和外形有关吧,上细下粗,且是水生,可不像一支船篙么。茭白柔嫩清爽,摊主们说,这两天买的人也多。“买回去炒肉丝,蛮吸油的。”买菜的王大婶说,天太热,用茭白炒肉正好解腻。
在菜场里的一个蔬菜摊上居然看到了茨菰,这本来是秋冬天的菜,这时候能见到,颇惊喜。茨菰味道微微清苦,做雪菜茨菰汤,夏天想来最清爽吧。沈从文先生就极赞茨菰,说它“格”高。现在的茨菰应该是大棚里的,所以价格也不便宜,六块钱一斤。想尝鲜的朋友们可以去找找,具体是哪家摊位嘛,我才不告诉你们呢!
最近的河虾还挺当时的,摊主也会热切地告诉你,还带子哦!不过价钱也挺好看的,都涨到50块钱一斤啦,半个月前我在这儿买还是35元一斤呢!
一大早出门最大的惊喜,是在菜场东边的巷口看到有菱角卖啦!据说是从溱潼一早采摘的呢,小河菱7块钱一斤,大河菱10块钱一斤,那种嫩嫩的半漂在水上的大河菱是五块钱一斤。一般人都喜欢吃煮熟的老的菱角,但我觉得嫩的菱角剥开生吃,才是最“夏天”的清甜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