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江苏省民政厅、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团省委等6部门联合召开“江苏省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解读18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民政厅、省人才办出台的《江苏省“十四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新政明确了专业社工待遇,确定社工站全覆盖目标,打通为民服务堵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民生服务从“兜得住”向“兜得好”转变。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邱泽森出席发布会,并就媒体关心的问题作了介绍。

  当前,我省多家医院已经引入医务社工,提供住院患者家庭社会支持、老年人高血压自我管理、产后抑郁社工介入等服务,在改善医疗服务、增强心理疏导和提供人文关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邱泽森介绍,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在卫生健康领域,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属预防、缓解和解决因疾病所导致的情绪、心理和社会问题,提升医疗效果,促进公众健康的职业活动。医务社工与医生、护士、医技等医院专职人员组成专业协同体,已成为医疗机构提升服务品质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2018年,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江苏省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将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作为落实改善医疗服务五项工作制度之一,鼓励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目前全省开展医务社工服务的医疗机构有200余家,医务社工及志愿者达15000余人。同时推动建立了2个医院社工专业组织,一个是2013年成立的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目前共有会员单位70家。另一个是2018年成立的江苏省社工协会医务社工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工作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工作发展。

  二是坚持示范引领。配合省民政厅开展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和项目征集活动,遴选出住院患者家庭社会支持、老年人高血压自我管理、产后抑郁社工介入等优秀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和项目,为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医务社工服务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目前,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等20余家省市医疗机构已成立独立的社会工作办公室,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创成全国首批“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先后与南京大学等7所高校合作建设了社会工作研究生(MSW)实践基地,探索“嵌入协作型”临床社工服务模式、“双工融合型”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南京鼓楼医院创建国家级“助力成长,携爱同行”试点项目;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京市儿童医院开展了住院患儿关爱项目;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阳光病房学校、童馨小屋项目等。

  三是制定服务标准。组织江苏省社工协会医务社工专业委员会出台了《三级综合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规范及流程》《江苏省医务社会工作团体标准》。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单位结合实际经验编制了《三级综合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出院准备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指南》《高血压患者(居家)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急救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规范》《脑卒中患者康复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等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指南,引导规范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行为,提高同质化水准,来保障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

  四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参加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研究班,组织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小型沙龙、研讨会和专业论坛,积极推进专业化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服务质量,共同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邱泽森表示,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认真贯彻《江苏省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围绕政策、标准、文化、队伍等方面,全面提升社工专业化建设标准和服务质量。

  一是坚持政策指引。进一步加强与民政、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营造有力于医务社工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工作格局。

  二是规范专业标准。进一步完善医务社工服务标准,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处理实际困难提供指引和专业支撑。

  三是拓展深度广度。把医务社工重点放在病人及医护人员上,以人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院的尊重,增强医护人员对医院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医院社工服务品质。

  四是壮大人才队伍。鼓励医务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准考试,提升医务工作者的社工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