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1月份外贸进出口4825.3亿元,规模创15个月新高,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3%。在10月份取得增长后,江苏外贸连续两月实现增长,这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外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实属不易。如何保持韧性,稳住向好势头?采访中记者发现,我省外贸尖兵们一方面守牢原有市场、优势产品,另一方面也在转型期中寻到了新方向,积极培育新动能。
民企能闯、外资敢投,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冬日,在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18条自动化产线开足马力,日均下线9000台儿童安全座椅。公司供应链中心总经理王勇说,目前好孩子旗下的“Evenflo”“Cybex”品牌儿童安全座椅在北美、欧洲两大市场的销售份额均为同类产品第一,且优势地位正逐渐巩固。“今年1—11月,我们在北美、欧洲两大市场的订单同比各增长了19.6%和1.8%。我们计划在明年持续发力北美、欧洲市场。”
坚守“老本行”,开拓“新市场”,一大批传统民企在调整期实现突围。在近几个月的外贸数据中不难发现,民企是最先回到增长通道的。眼下,江苏民营企业进出口明显增长,比重快速提升。1—11月,我省民营企业进出口2.14万亿元,增长7.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4.9个百分点至44.8%。
在1—11月的外贸数据中,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回稳向上”也令人瞩目: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进出口2.24万亿元和3983.3亿元,分别占46.8%和8.3%。促进外资放心投,激励外企大胆干,不久前,江苏出台了《江苏省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巩固我省开放先导地位的重要法规,为外商选择江苏注入了强大动力。“省商务厅会同省财政厅正开展新一轮政策修订,新版外资总部政策即将出台。”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津表示,将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加强外资总部企业培育库建设,引导优质外资企业在江苏集聚业务、拓展功能、提升能级。
“从各项外贸数据来看,我省呈现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的亮点,尤其是外资企业出口稳定增长,反映了我省开放型经济依然活力强劲。”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开放经济方向首席专家张二震说。
加速驶出、勇拓市场,新能源汽车带动明显
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也成为中国车企转向海外扩大销量、带动产业链不断“走出去”的重要引擎。前11个月,江苏出口电动载人汽车货值97.4亿元,同比增长321.6%。
国际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旺盛需求,也带动了锂离子电池出口增长。前11个月,江苏出口锂离子蓄电池货值856.6亿元,同比增长32.3%。
位于盐城中韩产业园内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是外贸“新三样”中炙手可热的出口产品。1—11月,该公司出口太阳能光伏组件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4.3%。
据南京海关统计,1—11月,江苏“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8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
值得关注的是,二手车出口在不少地方正实现“零的突破”。11月15日,江苏世极星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向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以一体化通关方式申报出口一批二手汽车,这批货值50.13万元的二手汽车在上海外高桥港区顺利装船后,将以海运方式发往海外。“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二手新能源汽车的海外市场也越来越广阔,公司作为苏州首批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紧抓二手车出口新风口,积极拓展中东、中亚等市场。”江苏世极星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弘韬说。
技术支撑、创新引路,国产机器人成出海“新贵”
一直以来,工业机器人都被视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新兴技术的载体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装备。作为制造业强省,江苏目前已形成苏州、南京、常州三大机器人产业集群。
在苏州玖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化智能制造工厂内,一台台身高超过一米八,有着自主导航、自主避障、自主充电等“超能力”的自主移动智能机器人完成组装、调试、打包等环节,即将发往海外。
“光伏行业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也是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行业。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调度系统,500多台自主移动机器人可以在‘超级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在厂房里有条不紊地奔走忙碌,大幅度提升了智能化光伏硅晶片厂的生产能效。”玖物智能副总经理葛建华介绍,公司产品广泛用于光伏、锂电池、半导体等行业,在全球自主导航机器人领域,玖物智能的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稳居前三。
在工业机器人抢占国际市场的同时,扫地机器人、料理机器人等家用型机器人也在全球家电市场大放异彩。在苏州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加足马力赶订单。“在刚刚过去的全球‘黑五’期间,我们的洗地机以绝对的领先优势,在北美、欧洲等地区站点中均稳居市占率第一。”公司关务经理吴良艳说。
“当前,我省外贸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在稳住发达国家传统市场的同时,成功开拓了中东地区等新市场。”张二震表示,眼下,江苏外贸“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势头逐步显现,企业要用好关键期,以求变创新“提韧性”、以新品新模式“挖潜力”、以多元市场拓宽“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