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是民生实事的“重头戏”。改造提升500个社区助餐点、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建设、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江苏省政府民生实事清单里,新增了不少群众呼声强烈、反映时代特色、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项目。一年将尽,这张“民生卷”答得如何?连日来,记者跟随由省人大社会委带队的评议工作组,赴徐州、苏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新项目做得扎实
12月5日,卞震敲响了百岁老人续爷爷的家门。作为徐州市维尔健康复科技有限公司的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师,卞震此次上门要帮续爷爷检查半年前送来的电动护理床。“护理床升降有没有卡顿?”卞震一边询问,一边辅助瘫痪在床的续爷爷尝试做一些动作,以此评估老人的身体情况,并判断是否需要更换辅具。
今年4月1日起,在基础服务项目之外,徐州市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将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选择居家护理的失能人员,可自愿选择辅助器具服务。2019年就申请了长护险的续爷爷也是徐州首例享受长护险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的参保人员。“之前在网上看到过类似辅具,价格贵,也不确定买来是否合适,一直犹豫。”续爷爷的女儿说,此前给续爷爷翻身、换床单至少两人才能完成。现在有了辅具帮忙,大部分护理工作她可以单独轻松完成了。“个人每月只需付几块钱,不仅护具送上门,还有专人定期回访,感觉生活又美好了。”
长护险是妥善解决我国失能老人护理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江苏早在6年前就开始试点长护险制度,今年更是首次将全面推广这项制度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截至11月底,徐州共受理申请失能评估总人数11.48万人,经评估符合失能标准的8.23万人。与此同时,经过调整和完善,目前徐州长护险已统一覆盖人群、筹资标准、鉴定标准(国家标准)、待遇标准以及经办模式。中度失能人员也被徐州纳入享受居家长护险补助范围,政策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老项目做出新意
保障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3年省政府民生实事中的老项目能不能做出新意?这成为评议组重点关心的课题。
徐州云龙区汉风街道昆仑社区居民超1.4万,约48%都是老年人。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有空了,总爱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跑。“社区活动有意思!”“读书氛围好,还能练毛笔字。”当问起对党群服务中心的评价,评议组一下子被大家的热情包围。
2023年省民生实事再次提出“改造提升和新建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区人大代表、汉风街道昆仑社区党支部书记袁龙旭看来,要做好社区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关键,“社区的根本是居民,综合服务中心怎么建,说到底要群众说了算。”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过程中,通过线下走访、开展座谈会、微心愿征集等方式,袁龙旭和同事们共搜集居民需求51项,其中增加老年人活动的呼声最高。于是,昆仑社区利用社区会议室办起了“老年大学”,老师来自区图书馆、文化馆,设有声乐、形体、书法等多样课程,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几乎每天都有事做,生活丰富多了。”来上课的爷爷奶奶纷纷竖起大拇指。
不同民生实事项目齐头并进,汇成开启幸福生活的“协奏曲”。连续多日在多地走访,记者发现,以社区为圆点,越来越多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正在江苏形成。“在社区活动室唱完昆曲,溜达着就到了附近的助餐点,饭菜又好吃又干净。”家住苏州市工业园区的徐月笑着说。徐月的“小确幸”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社会福利中心的中央厨房,1500平方米的智能化中央厨房每日清晨便开始运作,保障园区20余个助餐点、80余个小区的老人用餐。
社区之外,苏州正大力加强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黄蕾蕾介绍,目前苏州已改造提升完工22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其中18个投入运营。“希望通过推进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让每个镇、街道至少有一个中心,既连接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也能够向机构内部延伸,让周边老人更好地在这个场所享受到舒适、高质量养老服务。”
实打实解决急难愁盼
民生实事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难啃的“硬骨头”?一年实践下来有什么好经验?不走过场、不谈成绩,真问真答、切中要害,每到一地,评议组都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民生实事的负责部门畅所欲言。
苏州市医保局副局长顾亚斌在工作中发现,部分长护险受众还存在对政策不了解、持观望态度的情况。“下一步,我们将以居民集中参保期为契机,加强部门联动,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公共服务,推进全民参保,将更多人纳入保障范围。”
在徐州市民政局局长吴彬看来,民生实事周期长,且牵涉面复杂,只有用“绣花功夫”才能做好民生服务的“针线活”。“实践下来我们认为加强多元协同、完善服务机制非常有必要。”吴彬说,接下来他们将继续通过项目引导、地方财政配套、单位自筹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继续链接社会服务机构,发掘专业组织、提升人才储备、细化服务内容。
评议不是目的,更不是结果。如何将评议结果转化成民生实事项目的助推力,让人民群众得到真实惠?对此,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宝娟在座谈会上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发挥人大对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的全面性,聚焦群众关切,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民生保障项目实施,突出人大对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的针对性,通过代表监督、群众参与等方式,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更加透明。此外,要注重人大对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的实效性,在加强效果评估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回头看”视察活动,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