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省政府举办“建设制造强省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过去一年,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超过全国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整体稳中有进。
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省提出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的预期目标。为完成目标,工业作为经济“压舱石”的作用需进一步彰显。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在全力进行制造强省建设的江苏,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做?
推动新型工业化要注重“三化”
2023年,我省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新建投产企业贡献全省工业经济30%的增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91.9、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7.9、连续九年全国第一……发布会伊始,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发布了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
“过去一年,全省工信系统坚持以制造强省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1650’产业发展体系,工业经济实现率先整体好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实现新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产业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数实融合发展收获新成效这‘四个新’上。”朱爱勋总结说。
朱爱勋说,放眼新一年,我省工业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但江苏拥有基础最雄厚、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优势,特别是在全国上下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那么,我省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要以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为总抓手,持续推进‘1650’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朱爱勋表示。
围绕“三化”,我省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高端化坚持创新引领,深入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点—链—面”结合的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全年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家以上;智能化着力数实融合,全年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600个以上、“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10家左右,创建一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数字领航”企业;绿色化侧重节能降碳,力争全年新增节能能力达200万吨标准煤,创建国家绿色工厂90家、绿色工业园区5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家,新增10家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00家绿色产品认证企业。
此轮发布会最大的亮点,就是既总结成绩、公布目标,还给出了落实具体的“路线图”。省工信厅两化融合推进处处长王小飞表示,进一步推动新型工业化“智改数转网联”三大行动,必须瞄准“广”“深”“高”三个方向——
更广范围推广数字化转型,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等国家标准的宣贯,分行业、分场景梳理和编制关键环节的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和基础设施等改造投入清单,支持各市集中采购或补贴推广一批优质通用、小快轻准的工业软件。
更深程度推动智能化改造,编制全省“智改数转网联”示范企业建设工作指引,基于规上工业企业评估诊断数据,构建全省一体化的示范企业梯度培育和智能化改造推进体系,引导和支持广大企业分类、分层、分步实施智能化改造。
更高水平推进网络化联接,制定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意见,培育和创建一批国家和省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和“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的“网联”提供更多、更优的可“联”平台,切实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
以集聚和融合思维培育先进制造业
建设制造强省,必须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标准建设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重点集群”。
“集群化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空间形态和产业组织方式。” 省工信厅制造强省推进处处长赵娟说,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起步早、进展快,以设区市为主体的10个集群入选国家级,总数全国第一。下一步,我省将从三方面入手继续推动“集群筑峰”。
——构建“556”集群培育体系。我省提出,将打造5个世界一流(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纺织、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5个国际先进(新材料、物联网、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6个全国领先(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兴数字产业、节能环保、新型食品)的“556”集群方阵。
——推动集群“强基韧链”。我省将制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实施集群“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培育支持计划,每年重点推进锻长板延链、补短板攻关、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建设等“5个一批”项目,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伙伴计划,推动重点集群与国际知名集群开展交流互访,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作交流平台。
——汇聚集群培育合力。我省将建立集群和产业链培育常态化工作机制,发挥集群发展促进组织作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各类创新要素汇聚的生态体系,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县(市、区)依托各类工业集聚区、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基础支撑。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深化两业融合?
推广服务型制造成为关键。“我们将围绕‘1650’产业体系,分类引导制造企业大力发展数字化设计、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在线监测、远程诊断和维护等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拓展、向‘制造+服务’转型、向‘产品+服务’转变,每年培育100家左右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培育80家左右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省工信厅副厅长李锋说。
还要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优势新载体。李锋介绍,将引导全省生产性服务业资源集聚化、平台化和高端化发展,为促进两业融合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坚持“工业+文化”并举,培育省级工业遗产等载体,推动工业遗产项目融入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局。
持续调结构拉动工业经济持续好转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贯穿始终。省工信息厅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马克介绍,2023年,江苏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能否从“率先整体好转”到“持续好转”,关键在于能否持续优化结构。着眼未来,如何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快步走”?
首先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未来产业引领产业未来,2023年,我省将氢能、储能、元宇宙、人工智能等10条产业链列为未来产业链。“下一步,我省将聚焦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牵引,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李锋介绍,我省力争培育30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链主”企业,高标准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车联网、区块链先导区建设,每年省级重点推广应用20项以上未来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未来产业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加速落地。
工业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压舱石”,也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不久前,2024年省600个重大工业项目清单公布,省市县三级联动调度的重点工业项目库也同步更新。
省工信厅投资与技术改造处处长邱薇薇说,围绕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我省将从三个方面下持久功夫:持续强化政策支持,通过深化产融合作,加大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各类产业基金对接力度,引导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我省制造业企业,着力提振企业投资信心;持续优化投向引导,着力提升投资质量效益,聚焦传统产业焕新、“智改数转网联”等重点方向,编制我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引目录;持续细化服务保障,依托“数字工信”平台加强跟踪调度,建立重大项目协调保障绿色服务机制,切实做好项目建设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保障。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