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美食>正文

食物相克到底有无道理?

A-A+2014年8月5日10:0439健康网评论

    专家们对“食物相克”进行了研究,他们随机选取了130名健康的志愿人员,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猪肉和百合、鸡肉和芝麻、牛肉和土豆、土豆和西红柿、韭菜和菠菜进行了实验。他们按照家常方法进行烹饪,在志愿人员食用这些“相克食品”一周后观察他们的尿液、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结果一切正常。

  我们平常吃东西,有时会造成胃肠不适甚至腹泻、呕吐或者口舌生疮、皮肤瘙痒。有人说,这些反应或症状可能是“食物相克”引起的。其实,食物相克说,是近现代中国“特产”。国外无此说,古人无此论。

  食物之间搭配不当,古籍中确切的说法叫“食物相反”和“合食禁(忌)”。

  食物相反,反的是物性或食性。古人觉得红色的东西多与火热相连,白色的东西多与寒凉有关,这两类食物同食就吃“反”了。因此,“大蒜和狗肉不能同食”,“螃蟹和柿子不能同食”。这与古人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有关,也与中医学提倡的饮食习惯有关。

  中医学认为,饮食要“寒温中适”。这里的寒温,不仅指饭菜温度,也包括食性。如南瓜和羊肉、大蒜和狗肉都是温性的,体征正常者吃多了,可能会消化不良或者口干舌燥乃至便秘,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上火了”。

  不过,如果平素就怕冷的人,一到冬天就手脚发凉,适量吃些南瓜炖羊肉或大蒜烧狗肉,不仅不会“食物相反”,倒能对症了。这是个性化的饮食原则。

  传统中医认为,药物以祛邪为主,食物多用来扶正。中医医书上所记载的内容,大多来自于中医们的体验,即“经验医学”。他们通过自己的医学判断、病人的案例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口口相传,总结出了今天的“食物相克食谱”。可经验会有失误,比如有的人体质敏感,可能恰巧对某些食物产生了不良反应;有的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物中的附加物引起,如污染物、细菌、微生物等,从而导致腹泻。

  传统文献中谈到某些食物不能合食时,常用某物忌某物,如“鲇鱼忌牛肝”的语式。

  一个“忌”字,很能说明问题:上面是自己的己,下面是心理的心。所谓“合食(禁)忌”,并非实证科学的产物,更多的是民俗学意义上的禁忌:它们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为了回避风险,尽可能不要做。正像元代医家忽思慧的解释:“盖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知者分而避之”。

  专家认为,有一些“食物相克”是由于人们的不恰当解读造成的。例如“豆浆和鸡蛋相克”的说法,主要是由于生豆浆中含有妨碍蛋白质消化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有毒物质凝集素,必须要煮沸8分钟以上,才能保证其营养和安全性。没有煮透的豆浆本身就不安全,“不能和鸡蛋、牛奶一起吃”又从何谈起?如果豆浆煮透,和鸡蛋、牛奶同吃不会有任何问题。

  专家们对“食物相克”进行了研究,他们随机选取了130名健康的志愿人员,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猪肉和百合、鸡肉和芝麻、牛肉和土豆、土豆和西红柿、韭菜和菠菜进行了实验。他们按照家常方法进行烹饪,在志愿人员食用这些“相克食品”一周后观察他们的尿液、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结果一切正常。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土豆和牛肉相克”,因为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浓度不同,会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时间的变长。久而久之,导致胃肠功能的紊乱。但专家指出,淀粉在胃里根本不能被消化,它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正因为食物中蛋白质的存在,可以延缓淀粉进入小肠的速度,才避免了血糖过快上升。假如淀粉和蛋白质一起吃有害健康,那么米饭、馒头、面条等都不能和肉、蛋一起吃了。专家称这样的观点很荒谬。

  营养专家指出,中医讲究“医食同源”,认为不同的食物对应了不同的功能和疗效,所以他们在诊断时主要是判断人体属于热性体质,还是凉性体质。现代医学更加看重的是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以及搭配在一起的营养含量。用现代观点来衡量古代所延续的提法,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针对现在网络广泛流传“常见有毒家常菜”的说法,以及人们对各种食物相克书籍的着迷,专家提醒,人体与食物之间存在的是适应、口味、搭配的问题。理性搭配、尽量把每种食物的口味和作用发挥到最大,才是真正合理、健康的饮食。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