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美食>正文

中国豆腐名遍全世界 走上外国人的餐桌

A-A+2014年7月9日09:18中国网评论

    豆腐在中国、在亚洲已有了千年的食用历史,但到上世纪50年代,大豆才开始出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
    大概在两年前,以色列颁布了一道禁令:“男人与小孩不许食用大豆及豆制品!”据说,以色列人认为大豆中含有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他们担心这种成分会影响男性性功能和孩子的生长发育。
    不久前又有研究说:大豆是精虫杀手,因为大豆中的某些成分能造成精子数量下降,影响男性的生殖能力。不过,这项研究一经面世即遭到质疑。英国专家指出,豆制品是亚洲很多国家民众的主要食物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和日本,但在任何医学研究中并未发现“亚洲男性生育能力低于其他地区男性”的结论。这条信息在我国许多媒体上都有报道。就在诸多媒体“追踪”这个杀手时,豆腐在国外却火了起来。

  美国人写书夸豆腐
    豆腐在中国、在亚洲已有了千年的食用历史,但到上世纪50年代,大豆才开始出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尽管美国营养学家、医生和卫生官员都不断劝诫人们,豆腐含有大量蛋白质和钙,不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热量很低。但或许是习惯了肉类、快餐的香浓滑腻,美国人总认为豆腐口感粗糙,不好吃。
    然而,随着三高食物带来的诸多麻烦,营养丰富的大豆食品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具有的积极的预防作用逐步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美国营养学专家马克·梅希纳说,如果每天食用80克大豆食品,就能使罹患癌症的风险降低40%。因此近年来,豆腐在美国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追捧。
    为了使豆腐走进更多的美国家庭,指导人们如何烹饪豆腐的食谱书籍也应运而生。这些食谱把豆腐和美国人熟悉的烹饪方式结合起来,佐以西式调味料,使美国人更容易接受。比如有一本书,书名就很有趣——《这不可能是豆腐!》。该书收入了75个豆腐菜谱,包括炒豆腐、炸豆腐、西式豆腐南瓜汤、咖喱豆腐、菠萝豆腐炒饭和豆腐春卷等,该书菜谱甚至把豆腐调入了果汁和奶昔中。
    豆腐食谱的出现,对在美国推广食用豆腐和健康饮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过去因钟爱高脂肪、高热量食品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豆腐成了他们每天必吃的食物,一些“大胖子”用豆浆代替可乐、用豆腐代替奶酪和肉类,也取得了极好的减肥效果。现在,常吃豆腐、爱吃豆腐的美国人越来越多,普通超市中随处可见豆腐,许多餐饮店内都能看到凉拌豆腐等豆腐菜肴。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在2005年发表文章,鼓励男性多食豆制品。因为美国辛辛那提一家医院的研究显示,大豆对男性前列腺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亚洲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就远低于美国男性。专家指出,食用豆制品后,肠中会分解一种抑制乙羟基睾丸素形成的物质,而该睾丸素则是导致前列腺癌的元凶之一,每天喝一杯豆奶,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风险能降低30%,喝两杯则能降低70%。不久前,夏威夷癌症研究中心又有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女性常吃豆制品可防子宫癌。

  加拿大人把豆腐带进奥运会
    据资料记载,加拿大很早就开始种植大豆了,但并不会做豆腐。上世纪60年代,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移民的大量涌入,才使加拿大人第一次见识了豆腐,不过很多人都不喜欢它,甚至大人在教训孩子时也会说:“走开,不然就给你吃豆腐!”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少吃肉、多吃素”等健康饮食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豆腐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2000年10月,加拿大豆制食品业协会掀起了一场“多吃豆腐、有益健康”的宣传高潮,使豆腐一下子成了“明星食品”;绿色和平组织和动物保护协会也建议人们把豆腐作为替代肉食的首选食物。如今,在加拿大各地的超市里都能买到各种各样的豆腐以及豆制品。每年,加拿大人至少要吃掉3100万磅(合2790万斤)豆腐制品。
    营养学家们纷纷出书或撰写文章介绍豆腐的营养价值。营养学家戴安·卡拉布蕾丝在《自然生活》杂志中发表文章指出,与肉类和乳制品相比,豆腐的热量非常低,比如88克的豆腐仅含120卡路里热量,却能为人们提供13克蛋白质、8毫克铁和120毫克钙。加拿大温哥华圣保罗医院健康心脏计划的营养专家麦罗迪·扬医生指出,过多食用红肉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但红肉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对人体又十分重要,在植物性食物里,能够代替它的最好的食物就是豆腐。
    过去,加拿大人在豆腐的吃法上以中式、韩式和日式为主,后来,营养学家和业内人士不断探索中西结合的豆腐新吃法。最近,加拿大著名的“绿色餐厅”主厨黛波拉·麦迪逊撰写的一本介绍豆腐营养和食谱的书——《这肯定不是豆腐》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在中餐馆里,豆腐菜更是丰富多彩,现在加拿大还有了三大豆制品公司。更有意思的是,加拿大人还把豆腐随着奥运会带回了它的祖籍。
    去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奥运会上,三位加拿大名厨以志愿者的身份来京搭起“奥运灶”,每天为加拿大运动员烧菜做饭。为了让运动员在比赛之余能吃到家乡菜,三位大厨在出发前就炮制好了“奥运食谱”。这份“奥运食谱”包含了三四十种加拿大风味菜品,其中有一道中国菜“家常豆腐”。为学做“家常豆腐”,特级厨师森姆还特地在5月份从加拿大飞到北京,利用参加加拿大驻华使馆“中加美食节”的机会,向中国厨师学艺。

  德国人爱上中国“DOFU”
    上世纪末,欧洲出现了疯牛病,随后又发生了禽流感,使得人们一度对肉类产品产生了恐惧,素食主义开始兴起。也就在此时,豆腐开始在德国供不应求,很多华人开始投资豆腐店,一时间德国出现了100多家生产豆制品的华人企业,豆制品产量每年以两成的速度增加。
    最开始时,这些华人企业只生产豆腐、豆浆等制品,但主要消费者是在德亚洲人,习惯了肉食美味的德国人则觉得清淡无味。后来,许多华人企业开发出了海鲜味、麻辣味、咖喱味等口味多元的即食豆腐,以及各种各样的豆腐干、豆腐罐头、素鸡、素肠、素牛排等豆制品,得到了德国人的青睐。再后来,又有华商研发出配合西餐食谱的豆腐,如色拉豆腐、铁板豆腐、甜品豆腐等,有的更别具匠心地创制了豆腐素烤鸭、豆腐蛋糕、豆腐雪糕等,深受德国人喜爱。
    豆腐被称为“中国奶酪”,如今以中文发音为基础的“DOFU”已广为德国人熟知,“豆腐热”席卷德国。德国《明星》周刊等媒体还推出了“中国豆腐专栏”,称“豆腐是世界上最美味可口的佳肴”。德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还将豆腐列为“具有减少冠心病风险等功效的健康食物”。《怎样吃豆腐》、《豆腐健身宝典》等书籍也开始畅销。《法兰克福汇报》甚至预言:“未来十年,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德国汽车,而是中国豆腐。”
    现在,很多德国人已经用豆腐干取代看电视时吃的薯片;在德国大学食堂,在宝马、大众等著名企业的食堂也都有豆腐招牌菜;在超市,想买新鲜豆浆甚至还得预订。在德国有一家生产豆浆的企业,他们的广告词耐人寻味:“为什么几千年前的中国人能造出长城,因为他们吃大豆!”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豆腐是穷人的肉食
    瞿秋白先生就义前在狱中曾写下《多余的话》,最后有这么一句:“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濒死之人留恋的东西应该很多,但秋白先生能惦念着豆腐,可见豆腐的确是好东西。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