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要闻>正文

日军侵华铁证 整套《支那事变画报》现身泰兴

A-A+2014年7月8日09:23泰州晚报评论

  整套《支那事变画报》现身泰兴

  一团团火光中被摧毁的家园,一把把带血的刺刀,意在突出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的“英勇神武”……《支那事变画报》真实地记录了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0年日军侵华的所有战况,照片和文章均为当年随军记者拍摄采写,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罪行的物证。近日,泰兴市红色文化博物馆馆长赵玉刚获得了整套该《画报》。

  画报被主人视若珍宝

  昨天上午,在泰兴市红色文化博物馆内,两个助手正在整理有关抗日题材的藏品。“这套《支那事变画报》共35辑,是我儿子刚从日本寄回来的。”赵玉刚说,这是日军侵华的又一铁证。

  在泰兴市红色文化博物馆三楼,西边一大间是博物馆展厅,东边一小间是赵玉刚的办公室兼卧室。整套《支那事变画报》被赵玉刚视若珍宝,整齐地堆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展厅里已经摆满了藏品。”赵玉刚还没想好将这些画册放置在何处。

  虽然出版于上世纪30年代,纸张已有些发黄,但《画报》质量很好,文字和图片仍很清晰。虽然看不懂日文,但经过赵玉刚的讲解,再通过一幅幅图片,记者仍能感受到当时日军的凶暴残忍,和我国军民的艰苦抗争。

  “这是一部珍贵的爱国主义教材。”赵玉刚说,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不会被外人欺侮。

  1万元从日本购得

  “这是我儿子赵越从日本买的。”赵玉刚说,儿子从小受自己的影响,很早就对红色收藏产生了兴趣。6年前赴日本留学后,儿子一边勤工俭学,一边收集与日军侵华有关的藏品,得到了他的认可和支持。

  赵玉刚认为,抗日战争题材的藏品是红色收藏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抗战有关的藏品会越来越珍贵。因此赵玉刚叮嘱儿子,发现好的藏品不要犹豫,立刻买下来寄回国内。

  为了收集与日军侵华有关的藏品,赵越不但经常光顾日本当地的拍卖网站,还到处托朋友帮忙打听。时间一久,他建立了一个朋友圈。圈内朋友一旦得知有好的藏品问世,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赵越。

  今年初,圈内一个朋友告诉赵越,发现了全套的《支那事变画报》。赵越立刻找到《画报》的主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1万元成功买下35辑《画报》。今年6月下旬,赵越从日本将整套《画报》寄回国内。

  画报印证了日军侵华史

  赵玉刚介绍,《支那事变画报》为周刊,创刊于日本昭和12年(1937年)7月30日,是日本的朝日新闻社为了给日军歌功颂德,自1937年至1940年连续发行的。创刊号封面上印有“陆军省许可、支那驻屯军司令部许可和发行所大阪每日新闻社、东京日日新闻社”字样,封面上均标明为“大阪每日、东京日日特派员摄影”,在日本国内印刷后运到中国发行。

  《支那事变画报》第1—10辑出版时间为昭和十二年(1937年),第11—25辑出版时间为昭和十三年(1938年),第26—33辑出版时间为昭和十四年(1939年),第34—35辑出版时间为昭和十五年(1940年)。《画报》的前两辑名为《北支事变画报》。后来根据战况,从画报第三辑开始更名为《日支事变画报》,第四辑又改为《支那事变画报》,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第三十五辑该画报停刊时。“《画报》中照片与文字均为随军记者拍摄和采写。”赵玉刚说。

  记者看到,这35辑画报全部采用日文,每辑里都有大量的照片和日文说明。照片涉及了日军于1937年至1940年间侵略过的几十个中国城市,包括北平、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直到当时的首都南京。

  画报第一辑讲述“七七事变”

  《北支事变画报》第一辑右下角印有:昭和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印刷,昭和十二年七月三十日发行,定价二十五钱,发行所为东京大阪朝日新闻社,编辑兼发行兼印刷人为星野辰男,印刷所为东京朝日新闻发行所,还盖有一枚“不许复制”的印章。

  “《北支事变画报》是日本人用自己的文字和镜头,记录了当年蓄意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实经过。”赵玉刚介绍,《画报》第一辑真实地记录了1937年日军在北京宛平城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的阴谋、战略部署,事变进展情况和战役状况。

  《画报》中充斥“皇军”、“最前线活跃我将士”和“武运长久”等字眼,还有行军作战地图,以及详细阐述日军“长期建设”方案的专栏。

  “昔日炫耀军国主义的《北支事变画报》,今天成了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侵略中国罪行的铁证。”赵玉刚说,他收集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