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泰州>民生>正文

陈德强——93岁的“厨神”

A-A+2014年7月7日10:33泰州晚报评论

  《舌尖上的中国2》余热仍在,各地名菜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在临江而居的高港区,也有声名远播的名菜——长江江鲜。每至时令,家家饭店都会推出各式江鲜菜品,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鲜嫩可口,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在高港烹饪江鲜的一众大厨中,尤以93岁高龄的陈德强名气最大。他不仅烹饪技艺高超,还带出了一批特级江鲜名厨,成为当地闻名遐迩的江鲜菜“厨神”。

  他曾主政北大勺园中餐部

  吃尽苦头学厨艺

  当厨师是陈德强打小没料到的。幼年时,由于家境殷实,他过着一般人无法企及的优越生活。然而,变故不期而至,继3岁丧母之后,11岁那年,父亲又因车祸去世。小德强无依无靠,只得回泰县外婆家生活。

  看他小小年纪做事勤快,父亲生前好友陈甸将他介绍到口岸数一数二的大饭店——得月楼去“学茶馆”(即做杂工)。腊月寒冬,小德强起得最早,睁开眼就开始刮锅、扫地、擦桌子。大师傅一来,赶忙帮着洗碗、宰鸡、杀鱼。饭店没有多余床铺,等晚上客人散了,他就和衣睡在拼好的大桌上。

  13岁那年,看着大厨们悠闲体面的生活,陈德强暗下决心,也要成为一名厨师。每晚等大家都睡下,他摸进厨房,拿一两个菜瓜练习切菜。由于不敢点灯,经常切破手指,可只能忍着不敢声张,第二天照常干活。

  很快,陈德强刀功见长,切出的瓜丝厚薄均匀、长短一致。一天,师傅佯装打牌没空,给了他一次“上案子”(即上锅炒菜)的机会。他开心极了,凭借平时暗暗偷学的手艺,炒了一盘肉丝。师傅回来一尝,不住点头。从此,陈德强便光明正大地学起厨艺。

  将泰州江鲜带进北大

  陈德强学的是红案,红案最讲究刀功和火候。为练火候,他曾一次次被滚开的沸油烫伤。但每次,他都是咬牙忍着,继续学艺。

  3年满师时,陈德强已小有名气。他的拿手菜,正是长江三鲜。“那时,河豚、鲥鱼、刀鱼都不新奇,很多,而且全是野生,价钱也不贵,才几毛钱一盘。”每至时令,他有时一天要做几十桌的河豚宴。后来,干脆自己开了家饭店,取名“陆稿荐”,主推的就是江鲜菜。

  红娘赏月、罗汉大虾、蟹砧橙……除了烧河豚是一绝,陈德强还自创了许多新菜品,扬州、南京、上海等地的食客纷纷慕名前来品尝。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勺园成立中餐部,需要一位主厨。当时,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一位教授记起曾经在口岸小镇品尝过陈德强的特色菜,立马推荐了他。抵京后,陈德强展示了几道家常菜,几位外宾和教授品尝后,赞不绝口,当即给他颁发了聘书。

  就这样,陈德强成为北大勺园中餐部主任,最多时一天要负责80桌宴席。每逢重大的接待活动,他的拿手江鲜菜几乎成为必点菜。

  带出一批江鲜名厨

  德高望重的陈德强被誉为高港“厨神”,许多人纷纷拜他为师,他都虚心教授,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名厨。

  他的大儿子陈寅生就是他的第一个得意弟子,年纪不大就考取了特级厨师证书,曾在第八届和第九届亚运会中,作为主厨跟队赛场。另外几名徒弟刘啸林、章庆阳、王三等也成长为国家特级厨师。

  前些年,陈德强每月都会召来子孙全家聚餐,他还亲自“上案子”,炒出满满三大桌丰盛菜肴。近年来,他自己不“上案子”了,可依然保持着不挑食的好习惯。

  如今,93岁的陈德强耳聪目明,记性好,反应快,思路清晰。老两口儿孙绕膝,经常共忆厨师生涯。“河豚鲜美人人爱,但如今很多人感觉不好吃,为什么?没烧出‘老口味’。”陈德强说,烧河豚关键在于文火慢炖,一定要炖得汤汁浓稠,满屋鲜香,才算到功。“我们经常忙活一上午只为这一道菜,哪像现在,只要熟了就往桌上端,自然不鲜。”

  陈德强现在还有一大乐趣就是养生。“人活一世,要多动。”他说,自己每天都扶着玄关活动手脚。这些年来,他还坚持做一个年轻人都很难做到的动作,就是双腿并拢笔直站立,弯腰用手掌触地。

  陈德强心态也不错,不争、不急、心宽、气和,无论遇到什么逆境,他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从没跟人红过脸。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江苏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