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众多为老弱病残对象,属于易感脆弱人群。江苏民政部门采取临时救助、发放物资等社会救助措施,保障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

  江阴市民政部门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困难群众及时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江阴市民政局副局长许海英告诉记者,江阴首批生活补贴将于2月10日前陆续到账。许海英说:“以每人每月120元的标准,按月对我市低保、特困、孤儿等对象发放临时的生活补贴。1月31号,我们已经将第一批临时补贴发放,共计165万余元,惠及困难群众也到了13000多名。”

  除了资金补助,江苏省民政部门还给困难群体发放医疗防护用品。常州市民政局为市区在册的7720名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发放爱心防疫包,包括口罩、消毒液、洗手液以及防护指南。

  不仅如此,常州市还简化社会救助流程,对新申请低保对象,暂时取消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环节。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于巧锡说,现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常州简化一些审批的程序;等到解除以后,再完善相关的手续。对于低保这一块办理,主要是运用信息化的管理平台,采用不见面的审批,把审批权下放到街道和镇。

  此外,江苏多地创新温情救助措施,徐州市则开展社会救助“六个一”暖心工程,每天由救助对象本人或监护人向村(居)委会发送一条平安信息,乡镇民政办每周给辖区救助对象打一个温情电话,对确诊、疑似和隔离对象每例摸排一次家庭信息等。徐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郑本生说:“提供了很好的一个解决方法,我们就能够及时掌握困难群众状况。第二个,针对困难我们要提出解决办法,对不能解决的或者是解决起来有难度的,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汇报。”

  日前,江苏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对全省15.9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施行定期探访和委托照料制度,逐一排查登记,做好服务对象体温检测、清洁卫生、居所通风等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要求简化救助的审核审批程序,我们提倡实行社会救助,全流程的网上办理,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来进行业务办理,避免出现人员的集聚和当面接触。

  江苏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林莉说,目前全省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叫做兜底中的兜底这么一个制度性作用,及时将疫情防控期间因为感染患病、居家隔离、停产停业,导致失去生活来源的家庭和个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并且放宽了户籍地的申请限制,来切实兜住基本生活保障的底线。”

  记者了解到,全省保障的102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当中,目前还没有出现疫情确诊和疑似病例,居家隔离对象的基本生活也都有妥善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