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第三年了,南京在新年首个工作日召开全市创新大会,总结过去一年的成果,以及布置来年的工作。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现场注意到,今年的创新大会有三千人参加,规模大幅提升。同时在会议形式上也有明显改变,台上不再设置主席台,相关领导均在台下就坐,主要领导上台进行PPT演讲,这使得会议注重对南京创新特质和氛围的展示。

  南京12区的区委书记,还在台上站成一排,挨个对各自的特色和做法进行了展示和推介。大部分都是脱稿,颇有些同台PK的味道。

  毕竟在台下不光是“自己人”,还坐着众多高校领导,以及院士、专家、企业家以及一线创新者代表,甚至还邀请到了长三角科创圈、南京都市圈城市代表参会。

  谈启示,第一要“保持定力”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会上介绍称,过去一年,南京发展实现提质增效。预计全年GDP超过1.4万亿元,增速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增速在东部GDP万亿城市中独占鳌头。

  南京创新各项指标也再创新高。比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过去一年净增了1475家,累计已达近5000家高企。

  澎湃新闻注意到,2017年南京的高企数量还只是1800多家。也就是说,这两年每年的增量,都已经接近过去数年的存量了。

  张敬华说,随着创新名城建设的走深走实,创新已“深深镌刻在城市的首页”上,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标识和共同追求。

  他在会上总结了推进创新名城建设这几年来的经验启示,第一个就是要保持定力。

  他说,科教人才是南京的第一优势。南京要发展,必须抓创新;南京抓创新,必须争一流。五年如此、十年如此、数十年也应如此。

  还要用好市场,唯有市场主导的创新,才是真正有活力的创新、有竞争力的创新,体制机制障碍要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来打破。

  还有聚焦产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论文上、填在表格里、关在实验室内,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张敬华如是说。

  他说,创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生态的竞争,必须要确保南京始终保持创新资源集聚汇聚的“强劲磁性”。

  新设南京市委创新委员会

  因此在今年,南京继续围绕创新生态、服务产业等方向,连续第三年推出了围绕创新发展的市委一号文件。

  张敬华介绍称,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具有更鲜明的产业指向,意在集中力量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其中有不少积极的前瞻探索,属于全国范围内的创新。比如试水技术攻关“揭榜制”,支持企事业单位揭榜攻关;还有在江南、江北预留专门空间区域,规划打造超级总部经济区,等等。

  在校地融合上,南京将全面启动“百校对接计划”,三年内从各板块选派100名科技专员,驻点对接全国100所重点高校院所,精准抓实产学研深度合作。

  还有,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对高企中新增的规上企业,其三年内每年新增地方经济贡献的50%,给予返还。

  张敬华说,2020年一号文件是前两个一号文件的“姊妹篇”,这三个一号文件有机衔接、相得益彰,从而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协同性和递进性。

  会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和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共同为新设立的南京市委创新委员会揭牌。

  澎湃新闻从大会获悉,南京市委创新委员会将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以打造一流生态为目标的全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