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劳务输出重点地区开出返岗专列、专车或包机;发放一次性返岗补贴,鼓励务工人员早日返岗……为缓解企业用工难,各地拿出实招,努力让招工更快捷、就业更方便。
人勤春早,今年各地招工、“抢人”更显急切。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我国经济和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企业生产逐渐回归常态,订单量增多,用工需求自然更大。另一方面,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季度多地释放出全力拼经济的强烈信号,“拼经济”自然离不开“保用工”。江苏是制造业大省、用工大省,早在节前我省就着手开展“保用工”工作,目前已通过5架专机、20趟专列、1213辆专车为重点企业直达送工5.51万人。一系列超常操作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看,人力资源“流入”只是第一步,要想形成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本红利,还要做好“留住”文章。事实上,春节后各地之所以经常出现“用工荒”,原因之一就是返乡务工人员节后能否返岗充满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更凸显出“功夫在平时”的重要性。对各地来说,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已经过半,“抢人”成果初显,不少工人正忙碌在生产线上,下一步,要尽快从“抢人”阶段进入“留人”阶段,让更多员工既“招得来”,又“留得住”。
企业是用工主体,合理的薪资水平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是企业留人的基本条件。眼下,更多年轻人除了希望有合理的收入,还希望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能够得到尊重,并有个人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在保障员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等“硬需求”外,也需更多强化“软福利”。比如,有的企业开出了“团建、培训、旅游”“首席员工奖”等提升福利待遇的招聘条件,有的企业为外地来企务工夫妻打造家庭宿舍,为员工提供更好的食宿条件,增强员工与企业黏性;还有的企业为勤奋工作、作出贡献的员工积极营造上升通道,给老员工发放工龄补贴,开展新员工岗前技能集训等,让员工更有获得感、更有奔头。这些用心举措都值得称道和借鉴。
留住员工,各级政府也应该主动作为。与大企业相比,一些中小企业在薪酬待遇上往往不具有竞争力,有的甚至没有能力给员工提供住宿等福利,也就更容易出现招人难、留人更难的情况。地方政府部门要通过更多的援企稳岗措施,帮助企业招工留人。比如,在工业集中区建设公寓、在市区筹集空置房,低价租赁给辖区中小企业用作员工宿舍;改扩建学校,解决外来员工的子女入学问题等等。总之,只有将劳动者真正当作企业和地方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一资源,用心用情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把人力资源短期效应转化为长期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