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占到户籍人口的20%以上。而“时间银行”是南京鼓励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政策之一。对于志愿者来说,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时长,也可以在自己年老的时候兑换成相等时长,接受其他志愿者的服务。这种把“时间”存入银行,以时间换服务的方式,也在完善着我们的养老体系,成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新的补充。

  生活在南京玄武区的陈奶奶,家里有两个孩子,五十多岁还没到退休的年龄,虽然经常来看望他们,但也只能有假期才能抽出时间。对于“时间银行”提供的多种服务,两位老人主要选择精神慰藉和助医两种。

  陈奶奶说:“生活丰富多了,不然我们老两口在家好像有点孤单,没得什么聊的。志愿者来陪我们聊聊,还有讲讲现在的情况。”

  下午三点,接到时间银行订单的志愿者,准时来到陈奶奶家提供助医等服务。陈奶奶说:“因为我们血压高,身体不好。量血压是一个星期来一次。”过去,老两口只有去医院时才会测测血压、心率。现在,志愿者带着仪器上门检测,并将结果录入信息平台,就可以对老人的身体情况跟踪监测。

  “时间银行”志愿者张求学介绍:“像我们平常遇到比较多的可能就是上门精神慰藉一下,然后像助餐、助医这些,帮忙买个菜、买个药,或者陪一下老年人去医院之类的。像一些身体不太好的老年人,对他们的影响可能会稍微大一点。比如他有什么需求向我们反映的话,第一时间志愿者就可以接到时间银行的单子,然后给他解决问题。”

  “接单的话,它会从这个界面上跳出来蓝色的框,然后直接点那个框就能看到老人需求,这个单子包括时间、地点,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去选,如果单子比较多,只要滑动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单子。”

  对志愿者来说,单纯地完成一个订单或许只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但他们实际的付出远不止这些。“这些老人可能偏爱跟你聊天,有的一聊就是半个小时,完成订单以后,时长肯定是远远比我们手机上显示的时间要长。时间长了,发现老年人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

  南京作为全国首例在市级层面推行“时间银行”的城市,从去年12月试运行至今,仅半年时间,申请注册的志愿者就已经达到9700多人,申请服务的对象达到6500多人,累计为老人服务的时间已经超过3800个小时。

  张求学说:“咱们‘时间银行’这个app,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方便了,也让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平台,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些存储。为老人服务完了,你看到他们脸上的开心,一直对你说谢谢,就觉得心里蛮自豪的,也比较有满足感。”

  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史秀莲介绍:“南京目前已经有790家服务点主动提出申请,并且已经成为时间银行的服务点在正常运营。之后会在2020年9月在全市全部铺开,也就是在市一级、区一级和街道社区,全面铺开时间银行所有服务点的所有工作内容。我们的老人无论在南京市的哪个角落,只有你需要、你的账户有时间,或者你是我们政府兜底的老人,都能够享受到时间银行的帮助。”

  其实除了年轻人,“时间银行”的志愿者团队,也鼓励刚退休、身体状态良好的老人加入。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在社会上重新寻找到自己的价值舞台,也可以让他们储存一定的服务时长,在自己行动能力减弱的时候得到来自社会的帮助。

  新闻链接: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江苏已有这些探索和创新

  当然,除了打造“时间银行”服务,更多元的养老模式和举措不断完善和创新,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不用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就能安心、舒适地养老。

  比如,“社区+居家”是目前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模式。为此,今年,江苏省计划为3万户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南京还为符合标准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床位。目前,全市开设家庭养老床位5600多张,等于新增了50家中等规模的养老院。与居家养老床位配套的还有助餐、助洁、助医等等服务。

  对于长期需要家属居家照护的失智、失能老年人,南京也已经推出相关条例,明确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这类老年人短期入住养老机构,或者由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短期照护。让长期照料老人的亲属得以喘息,疏解压力。

  在江苏苏州、无锡等地,已逐步开展“长期照护保险”的试点工作。购买长期照护保险的市民,如果因为年老等情况,生活无法自理的,可以获得机构照护、居家照护等待遇。

  (实习编辑:汪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