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5周年纪念日,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35周年。为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上午9点,该馆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 国际和平集会”,并在3号展厅举办“应声立 循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5周年回顾展”。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相关支持单位领导、专家学者、艺术家、文物捐赠者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纪念馆设计和建设方代表,以及纪念馆老领导、老员工代表等一同出席了活动。

  过去每年8·15,当年坚守南京,保护25万多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的后代、日本友好团队等都会来到纪念馆举行和平集会。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大家没能来到现场。他们通过视频“云集会”,回望历史,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更加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残酷,表达对和平的珍视之情。

  江苏省文明办副主任公永刚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1985年8月15日,纪念馆正式建成开放。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纪念馆馆名。从此,纪念馆立足南京,面向世界,“特别是2014年以来,在纪念馆连续6年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赢得了国内国外高度评价。”

  开幕式现场,35位嘉宾代表依次登台,每人撞响1下和平钟,总计撞响35下,35响钟声象征着纪念馆走过的35个春秋。开幕式后,全体嘉宾参观了纪念馆35周年回顾展。纪念馆自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35年来,始终秉持国家站位,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讲述历史,发挥研究、征集、收藏、展示、教育、传播功能,成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固定举办地。

  纪念馆35周年回顾展分“筚路蓝缕 建馆立业”“厚积薄发 深耕研究”“聚沙成塔 广征文物”“以史为本 精益教育”“络绎八方 跨际交流”“继往开来 永续和平”六个部分,通过图文、视频、文物等展现了纪念馆的35年,以及几代纪念馆人为“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劳。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在1984年南京市筹建纪念馆时,就十分关注。“我希望纪念馆作为承载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空间,让大家都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和平教育。”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的父亲、舅公和二姑父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被侵华日军押上卡车,再没有回来。他说作为南京人,他是看着纪念馆一点点发展壮大的。“纪念馆对我们这些幸存者非常关心,每年逢年过节,都会送物品来慰问我们。我希望我们的后代都要牢记这段历史,都来纪念馆看看。”同时,他也希望那些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能正视历史事实,来纪念馆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