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亿万年的岁月,琥珀化石如同贮存时光的胶囊。2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承办的《时光胶囊——琥珀与时光的故事》琥珀特展正式揭幕,来自世界各地保存精美的各类琥珀化石标本500余块首次对外展出。
在特展厅,记者看到了一些非常罕见的世界级琥珀化石标本,它们瞬间被包埋在了小小的琥珀胶囊中,有软体动物(如蜗牛)、多足类动物(如马陆)、蛛形纲(如蜘蛛)、昆虫(如丽蛉、蚊子、各类传粉甲虫、蚂蚁等),以及各种植物叶片和花朵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副馆长傅强告诉记者,我们常见的松树和水杉植物都可以产生树脂。这些树脂被分泌出来以后,在沿着树皮往下滴落的过程中,偶尔会包裹进去一些小蚊子、小草等生物体。在很偶然的情况下,被埋入到土壤等沉积物中,经历了上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地质作用,形成的最后产物就是我们见到的琥珀。
“琥珀最大的研究价值在于被包裹在里面的生物。它有特殊的保存状态。它把整个生物体几乎三维立体地保存了下来。从这些远古生物身上,研究员们可以提取到生物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从演化历史、远古生态环境等各个角度对远古生物有非常深入的解读。” 傅强解释说,馆内现存的琥珀年龄在1000万年至1亿年左右。最古老的琥珀存在于1亿年前与恐龙同期的白垩纪。另外一部分发掘于缅甸,来自四五千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还有一些发掘于福建漳浦的“年轻”琥珀,大概有1000万年的岁数。
电影《侏罗纪公园》讲的就是科学家们通过提取琥珀中蚊子体内残留的恐龙血液而复活了恐龙等远古生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可行呢?傅强表示,通过琥珀里的生物信息唤醒远古时期的生物现阶段是实现不了的。“因为恢复远古生物需要提取它的DNA遗传信息,但是DNA是有降解速度的,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会在自然界中慢慢被分解掉。现阶段琥珀中的DNA信息基本上已经完全丢失了。”但他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也许会有技术突破。
现场,由中国科学院戎嘉余院士领衔、30余位知名古生物学家共同编纂的《地球的生命故事——中国古生物学家的发现之旅》第一辑在南京正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