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先生,于当地时间8月4日凌晨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

  今天(8月25日),“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举行。来自全球的社会各界人士与李政道先生家人、上海交通大学师生以及来自故乡苏州的代表人士共聚一堂,向这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表达由衷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活动还同步进行全球中英文直播,200多万网友在线追思一代物理巨匠。

  8月25日,“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举行。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李政道长子李中清告诉记者,根据父亲遗愿,今年11月,他的骨灰将安葬在苏州吴中东山,与母亲秦惠䇹一同长眠于故乡太湖之畔。

  “他是伟大的科学家,更是真正的爱国者”

  当天上午,前来悼念的人们手持白色菊花,纷纷向李政道先生的巨幅照片鞠躬致意,照片两旁挂着的挽联令人难忘——“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这句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是李政道先生的座右铭,更是他一生的写照。

  “回顾先生的一生,我们领略到他在科学上的博大精深,和对祖国科教事业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李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追思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深切哀悼。

  作为开创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大师之一,李政道在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贡献;作为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用他杰出科学家的卓越眼光,为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自1972年首次回国访问开始,到2010年最后一次回国,李政道38年间回国49次,怀着炽热的祖国情和浓烈的报国愿,为中国科技进步奔走。”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李先生“忘年至交”张杰院士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和李政道是同一时期的物理学中人,他回忆,李政道先生在国家急需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安排包括他在内的考察团去美国考察,对中国的理论物理研究给予了无私帮助。“李先生对新中国的科学工作建设作了大量贡献,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李政道先生深知青年人才对于科学进步的重要性,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会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分别介绍,1979年,李政道先生发起并参与组织实施“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选拔推荐了一批优秀同学赴美深造,创设了我国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中国高校许多学者通过该项目考试前往美国学习,他们如今或活跃在世界科技创新前沿,或在各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中期,在李政道先生的积极倡导和建议下,我国正式创立了博士后制度,有效推动国家急需高级科研人才培养。

  2014年12月,李政道先生建议参照对世界科学发展有巨大影响的玻尔研究所,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研究所,吸引一群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形成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历练一批属于我国自己的顶级科学家,推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大发展。这一建议得到国家重视,2016年11月,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

  “我在研究生期间,和当时已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先生初见时,便让我感到非常亲切,觉得像同事一样被尊重。”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长、现任首席科学家Frank Wilczek深情回忆。他表示,李政道先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不断探索,值得被全球科学家尊敬。

  “李政道先生他传奇的一生书写了科学探索与人才培养的壮丽篇章,然而李先生对李政道研究所成为一个世界级基础研究机构的期待,仍是一个进行时。”张杰表示,李政道研究所和全球各地共同缅怀李政道先生的不朽光辉,也将继续李政道先生的未竟事业,实现李政道先生对推动祖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承诺和愿景。

  “他是宽厚慈爱的父亲,是给予家人力量的源泉”

  追思会现场,李政道先生长子、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部讲座教授李中清及长孙李善时教授等家人代表,也对李政道先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回忆。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爸爸还会说‘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尽管这个时候只有家人在身边,但我想,父亲这句话既是说给我们的,也是说给他多年来的各位老师、同道、朋友,永远的科学和祖国。”李中清表示。

  在李中清眼里,父亲不仅启迪了他们的智慧,也是给予家人力量和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李政道先生还一直教导他们探索知识、追求真理,专注工作、谦逊为人、富有责任心、保持民族自豪感、正直为人、欣赏艺术、重视家庭与友谊,以及追求有所作为,而不是追逐金钱,物质与浮名。“对我们而言,他更是一位宽厚慈爱的父亲,是我们亲爱的爸爸。”

  退休后,李政道花大量时间研究新的物理方程式,翻阅他以前解决过的计算问题的笔记本,并查看他为研究生编写的问题集。

  “不过,大部分时间里,爷爷越来越多地通过绘画和艺术来记录他周围的世界。”长孙李善时回忆,他们小的时候,爷爷工作非常忙碌,全身心投入物理研究和教育发展,闲暇之余,爷爷会关注于他的第三个爱好——写生与艺术。“爷爷对自然和美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也激发了他在物理学上的创造力。”

  李政道晚年总是随身携带一本速写本和几支彩色笔,以便捕捉到一棵萌芽的树、扑腾的鸟儿、水面上反射的阳光,以及天空和相邻大海那略有不同的蓝色。现场,李善时也展示李政道先生创作的画作,笔触间流露出来的对于生活细节细致入微和质朴无华的捕捉,也让大家感受到这位物理大师的另一面。

  长孙李善时展示的李政道画作

  “他经常鼓励我们练习书法,阅读中国诗词,并将他写下的汉字给我们临摹。”李善时说,爷爷教会了他对艺术、自然和美的深深感激和敬意,是家人们不断学习的榜样。

  “他是华人之光,更是苏州骄傲”

  李政道先生出生在上海、祖籍苏州,他曾多次深情地表达“苏州就是我的故乡”。

  “1938年至1941年,李政道先生在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也就是今天的苏州中学学习。”苏州中学校史馆研究员丁云衍说。

  正是在这里,他汲取了中国古典文化和智慧,奠定了道德和精神的根基,接触学习了英语,为留洋求学打下了基础,展露出数学和物理天分,迈出了进军现代自然科学的第一步。

  李政道先生始终心怀故乡,支持和关注家乡的基础教育发展。1985年,他在苏州设立“李政道奖学金”,面向高中学子,推动教育普及;2000年,李政道先生来到苏州中学与师生亲切交流;2011年,在李政道先生的推动下,北京大学量子研究所赞助苏州中学建造了量子科学馆;2020年,苏州中学与北京大学合作,在原量子馆基础上创办北大国内首个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量子馆更名为“政道楼”。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林长永说,健雄学院是以出生在太仓的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名字命名的,李政道与吴健雄关系非常密切,学校也因此有幸与李政道结缘。李政道先后四次为学校题写校名、校训以及“吴健雄陈列馆”馆名和“吴健雄产业技术学院”院名,对学校非常关心。

  “李政道先生的逝世,对科学界和教育界都是重大的损失。我们将继承李政道先生的遗志,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林长永说。

  “李先生发现宇称不守恒理论由吴健雄先生通过实验验证,他们不仅是科学上的挚友,两家也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吴健雄教授侄孙女、太仓市明德学校名誉校长吴菡洁也来到现场,她深情回忆李政道与吴健雄两位先生的深情厚谊。1997年,由吴健雄出资筹建的明德学校科技楼建成,李政道为学校科技楼题词。1998年5月底,吴健雄墓园在明德学校内建成,李政道为墓园题写了碑文。“李先生重情重义、关心基础教育发展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追寻。”吴菡洁说。

  “他是华人之光,也是苏州骄傲。”追思会上,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表示,在先生眼中,苏州犹如苏绣至品“双面绣”,一面江南气韵、人文鼎盛,一面产业发达、经济繁荣。李政道先生向苏州市建议建设苏州科技馆,并在96岁高龄时为“苏州科技馆”题写馆名,如今苏州科技馆即将竣工开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盛峥 孟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