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8月24日—25日,南京大学4000多名本科新生踏入校门,背上梦想的行囊,在鼓楼校区开启“寻根筑梦”之旅。

  记者了解到,今年本科录取的4038名学生中,男生2661人,女生1377人,男女生比例1.93。新生中最年长的同学出生于1989年,最年轻的同学出生于2009年,大多数新生出生在2006年。

  来自新疆库尔勒的罗瑞祺,从家乡跨越4000公里来爸爸的母校“寻根”。罗瑞祺毕业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他的爸爸就是一名“南大人”。 高考填志愿时,罗瑞祺毫不犹豫选择了南大智能系统集成实验班。“从上小学开始,爸爸就一直和我讲南大,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想要报考南大的愿望。”罗瑞祺难掩激动。

  “鼓楼校区我爸爸比我熟悉,他当年住南园十二舍,我入学报到后住在陶园二舍。”麻利收拾好宿舍,罗瑞祺跟着爸爸逛起了校园。罗爸爸跟儿子一样激动,1990年,他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后,选择了回到新疆,投身祖国的西部建设。“我人在西北,心在南大。”多年后重返母校,罗先生与儿子一同在鼓楼校区“寻根”,“希望孩子能够在南大好好读书,成为社会栋梁。”

  报到当天,除了有亲人相伴,有不少萌新与朋友相约。来自南师附中的王希嘉和杨婧一大早结伴而来,她们都是南大行知书院的大一新生。有趣的是,这是她们成为同学的第7年,初中和高中6年,她们一直是同班同学兼同桌。高考后,基于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两人相约一起报考了南京大学数智经济与管理试验班,并被成功录取。

  杨婧告诉记者,在中学生涯中,她们始终在学习上相互促进,高中时都曾经历过学业低迷的时期,但两人都坚持分享笔记,互帮互助,“谁的成绩不稳定了,就互相拉一把。”和杨婧一样,王希嘉自信开朗,侃侃而谈,“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南大校友。我和杨婧也都是南京人,从小在南京长大,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学习伙伴,希望在南大能够携手一起成长。”

  自南京大学2022年开启“寻根性办学”后,今年全部本科新生将继续入住鼓楼校区。

  “我们注意到,很多新生对于南大鼓楼校区都有着特殊的情感,比如开甲书院的杨泽皓,8月19日来新生先修营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自己9岁时和北大楼的合影来再次打卡,感恩和南大的缘分。”南大新生学院党委副书记施佳欢告诉记者,大学一年级是新生认识大学、走进学科、开启未来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寻根”文化更好融入新生生活,南京大学推出了新生适应性教育微资源,让学生更好融入大学、融入城市、融入时代。新生们将通过“大学与大先生”“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雨花红-信仰的力量”等主题学习,树立成长目标、认识学科魅力、找准兴趣专业方向。

  记者了解到,今年秋季学期,备受关注的南京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将正式启航。课程将作为每一个南大学生的必修要求,面向全体新生正式推出。通过AI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将AI素养教育融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为各行业、各学科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助力加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