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幸存者照片墙前,一场特别的仪式正在进行。

  静默中暗涌着悲伤,人们鞠躬、哀悼、眼里含着泪。在大家的注目中,照片墙上,又有5张“面孔”由彩色变为黑白,他们是今年以来去世的五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程福保、陈桂香、刘素珍、高如琴、石秀英。

  程福保于2024年1月30日去世,享年91岁

  陈桂香于2024年3月5日去世,享年99岁

  刘素珍于2024年4月21日去世,享年93岁

  高如琴于2024年5月23日去世,享年90岁

  石秀英于2024年7月12日去世,享年98岁

  为了参加这场仪式,刘素珍的小女儿王向红专程从淮安赶到南京。现场,她抚摸着母亲变暗的照片,默默地放下一朵白菊,神情黯然,红了眼眶。“我从小就听母亲讲,193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时,她只有6岁,被日军用开水烫伤了右臂。为了避难,一家人在上海路高坡子那里用泥巴堆了地洞,躲在里头,这才幸存下来。”王向红说。

  在王向红的记忆中,母亲生前总念叨着“党和政府对我太好了,感谢他们没有忘记我,还给了我这么多关怀和关爱”,还常常叮嘱后辈“过去受的苦,现在不能忘掉。要牢牢记得,知道苦,才知道甜”。

  站在王向红身边的,是刘素珍第四代重外孙女和重外孙,大的22岁,小的只有4岁半。“弟弟年纪小,还不太懂这段历史,但我很清楚。我不会忘记这段悲惨的过去,不传播仇恨,要珍爱和平,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刘素珍的重外孙女孙楠语气沉痛地说道。

  1937年12月,战争的浩劫让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被彻底改变。3岁的高如琴跟着家人逃命,却在途中遇见了几个日本兵,两声枪响之后,高如琴活了下来,却也失去了疼爱她的外婆。在纪念馆、在受访时,在许多不同的场合,高如琴一次又一次讲述自己的悲痛。她曾经说过,希望在这样的和平时代,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地生活。今年5月23日上午,高如琴去世,享年90岁。

  站在照片墙前,高如琴的儿子向军眼里充满了悲伤,在他心里,母亲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始终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母亲年轻时就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获得过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她还在生前决定后事从简,并将遗体捐献,以这种方式感恩、回馈社会,这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

  为了祭奠和缅怀母亲,当天向军还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赠送了高如琴的先进工作者证书以及遗体捐献证书。“母亲虽然不在了,但是我会一直把这段历史记忆传承下去,告诉后代要永远铭记这段苦难的历史,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还要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5盏灯灭,幸存者照片墙前似乎又暗了几分。近年来,每一位老人离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要“熄灭”一个灯箱,这面由百名幸存者肖像照组成的照片墙,灯光日渐稀疏。

  目前,仅有33盏灯还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