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档知名节目中,演员魏大勋提及南京时说道:“南京玩的基本都免费。”此言不虚,“南京0门票逛景点攻略”话题一度登上热搜,广大网友及旅行博主为游客们解锁了一份份省钱又深度的旅游指南。

  逛紫金山、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腿脚好就行;百年历史的颐和路、陵园路,只要带上手机拍一拍,就有满满的浪漫气息;南京博物院可以从远古看到近代,全部装到脑袋里,不花一分钱;想要免费看日落,可以去鱼嘴湿地公园和玄武湖……南京市免费开放公园有139个,56家国家级旅游景区里超一半免费或部分免费开放。

  这不禁让人思考:南京景区免费,到底值不值?长久下去行得通吗?

  免费,那是笔好买卖

  “免费”后最直接的好处,是南京的角角落落接踵而来的人流。

  越来越多的主要综合性公园和纪念场所在实行免费开放后,成为客流密集的景观胜地。每逢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假期,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区、玄武湖等免费景区常上榜全国热门景点“TOP10”,呈现“多点开花式”出圈。今年清明,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三处景区上榜“TOP10”的城市。以玄武湖景区为例,自免费开放以来,2010年至今累计接待游客量近2.17亿人次,游客接待量增长近6倍,自营收入增长了4倍多。

  人流,预示着商机和发展。2011年“十一”黄金周,随着中山陵等重点景区相继免费开放,南京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0.3%,来宁旅游者平均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突破2.2天,均创下截至当时南京历年黄金周的最高纪录。

  万物互联。现代旅游,不再是一张门票,而是庞大的产业链,是其“杠杆效应”对上下左右相关行业具有强劲的带动力。“景区免费+周边消费”模式让游客获益点赞、纷至沓来,更拉动了城市内需的衣、食、住、行有了消费增长,带动各类服务行业“重获新生”,其间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免费”后的南京带来了人气,还促生了朝气蓬勃的业态发展。一方面,一旦有了人流,就有了新业态生长的土壤。“文创+IP+场景”消费模式,逐渐成为南京文旅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南京博物院自免费开放后,文创收入随人流量显著上升,仅“网红”文创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冰箱贴一件产品销量就达20万件,累计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另一方面,人流还让传统业态焕新。鼓楼滨江风光带免费开放后,带火了长江轮渡,游客花2元就能体验落日下的橘子海浪漫,使“轮渡”这一日渐式微的传统业态焕发出崭新活力。2023年,五马渡“长江传奇”号游轮营业收入 2500 万,游轮旅游不仅消费拉动系数高达1∶14,还能带动船舶建造、金融保险、港口运营等多个产业发展。

  不仅有官宣的免费,也有因时应景的短期免费。2009年,南京试行国家和省关于游览参观点免费开放日,参与免费开放日活动的收费景点逐年增加,今年已达44家之多。中高考结束后,还有多家景区为毕业生减免门票。这些日常收费景区在特定日期对公众免费开放,既有效分担了爆款景区的游客流量,刺激了“小众”景区及其周边产业消费增长;又优化丰富了城市形象口碑,避免游客陷入对地标性免费景区的单一固化评价。“偶尔”免费,一贯精彩,使得外地游客对南京有了新期待、新认识、新提升。

  景点免费开放,最大受益者是南京市民。当前,南京最重要的四个标签——山、水、城、林,都有对应的免费开放的景区,紫金山、秦淮河、明城墙以及遍布南京城超过60%的绿林园地,让市民在繁华闹市与青山绿水之间自由转换场景,别样的诗意生活,传递出“博爱之都”海纳百川的城市温度。

  全免,也许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梦

  有人说,大部分景区都免门票了,剩下的索性也一起免了。景区全免费,多亮堂的招牌。

  其实,景区免费不免费,那里面既有情怀担当,也有科学决策,而不是玄学瞎蒙。

  免费不免费,看能否支撑运营成本。旅游产品有两种属性:一是社会服务属性,承担传统文化、思想道德的教化功能,这类产品大都由政府投资,可以免费;一种是娱乐属性,由社会资本投资,属于经济行为,要花钱享受也合理。至于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就资源而言当然属于全民所有,但其基础服务设施和管理都需要成本,因此收取一定费用也合乎规矩和情理。

  免费不免费,看能否保证游览体验。对于市中心一些人多路窄难停车的景区,一旦设定了收取门票的“准入门槛”,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客流量“超载”对景区造成的多重压力,通过这种特殊的“限流”,保障景区的环境质量,更好地保护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也能让游客期待而来、满意而归。

  免费不免费,看能否提供等量价值。2023年国家等级旅游景区接待情况排名中,南京市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排行第四,尽管门票160元的定价褒贬不一,但去过的游客无一不表示“震撼”“很值得一来”。牛首山佛顶宫里面供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佛顶骨舍利,这本身就非常吸引人,再加上经过高端配套、美丽风光和人性化服务,满足了大众高品质旅游需求。

  免与不免,我还是喜欢南京

  “南京是屈指可数可以玩一周的城市”“在南京看好剧,比其他地方更省钱”“到南京品美食,各种折扣任我选”“夜之金陵玩法多,博物馆里大有看头……”打开各类社交网站,总能看到网友分享“爱南京的一万个理由”。

  南京是中国旅游的金字招牌,旅游业是南京的重要支柱产业。欢迎八方游客来南京,南京城南京人敞开怀抱拥你入怀,景区门票免不免、何时免,南京都要给游客一流的旅游体验、一生的南京记忆。

  当然,门票的免与不免,游客关注,城市也很上心。我们也要看到,作为一个城市特别是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一方面诚邀天下客,免费只是体现心诚的众多方式中的一种;另一方面,南京的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让游客的体验和口碑更好,城市管理者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会科学审慎、周密研究,替市民和游客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旅游业本身的发展,自然要靠投入,不然产品和服务都难以为继;“文旅+”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也需要过硬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作为依托。这么看,聚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景区门票收入的免与不免,就又不再是个小问题。我们可能不能以大账和小账、当前和长远等,简单地给景区是否免费来定性定调,我们需要把这个问题放到更大的视界,用更大的视野、更智慧的视角来运筹和决断。

  同样,游客是否来一座城市旅游,景区免费不免费也只是用指尖和双腿做出选择的一个方面,景区门票在整个出行的预算中也并不是大头。游客更多的还是冲着旅游体验来,冲着城市温度来,冲着满足情绪价值来,如何在这些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提升,吸引人流、留住人心,对一个城市来说,这是一个更为直接、更为紧迫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