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实事项目。这意味着,患者到省内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挂普通门诊号就诊时,如因检验或检查当天不能完成或者不能获取报告,尚未完成诊疗,三天内可携带报告结果到同一医院的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复诊,无需再次挂号,享受免缴普通门诊诊察费(挂号费)政策。

  “一号管三天”具体在江苏落实情况如何?是否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记者实地走访省内多家医院发现:便捷省时的流程不仅提升了就医体验,多家医院更是“定制”妙招,进一步细化就诊流程,就医秩序井然。

  少了来回奔波,患者省了费用和等待时间

  改造系统、印制宣传折页、培训医护人员……新措施落地之前,各家医院就做好了充分应对。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门诊部主任潘寅兵介绍,“一号管三天”措施实施以来,三天的回诊患者人次约1800人,门诊运行平稳。“门诊每层楼都安排了‘楼长’巡视。医院每天下午召开反馈会,将当天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信息处加班加点对系统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新优化。”

  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部主任孙云飞介绍,“管三天”的病人逐日递增,5月9日当天的回诊患者为170多人。“我们对叫号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医生判断患者需要回诊后,只需在电脑上进行操作,病人会自动归入‘回诊’序列,第二天就诊只需在‘叫号机’上刷一下,正常叫号就可以。”孙云飞说。

  5月10日中午,记者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见到了带娃看病的徐女士。刚刚拿到孩子血检报告的她正在等待医生复诊。“我家孩子是内分泌科的‘老病友’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抽血化验,检查生长因子、性激素等项目,检验结果一般都是三天后拿到,重新挂号等待就诊至少要一周时间。”对于家在外地的徐女士来说,来回奔波等待的时间太长。“现在一次挂号管三天,节约了费用不说,还节省了等待时间,而且避免了二次就诊挂不到号的情况。”医院对回诊病人就诊流程的优化,让徐女士连连称赞。

  “为了这项惠民措施落实得更顺利,我们提前一周就开始‘试运行’,并做好了充足的应对准备。”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急诊办公室主任成永告诉记者,医院门急诊办公室与信息处密切合作,根据门诊就诊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优化,“在我们医院,不需要通过自助机获取就诊序号,患儿就诊结束前,首诊医师会告知次日或第三日可回诊,同时在信息系统上给予回诊权限,患者择日直接到原诊区签到候诊,等待医生叫号就可以了。”

  “定制”升级改造,提前分流初诊与回诊患者

  据了解,江苏所有3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已完成信息化改造和流程优化。

  为了让患者的复诊衔接更为流畅,南京鼓楼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定制”升级改造,让回诊患者在手机上就能提前选择复诊时间段,避免过久等候,也更好地提前分流初诊与回诊患者,确保初诊患者的就诊时间。“回诊患者在手机上挂号预约时,系统可自动识别出患者3天内在同一科室普通门诊做了检验检查项目,免收挂号费。”南京鼓楼医院门诊部质量科主任周平介绍,为复诊患者保留的自主挂号择时的渠道,既让回诊患者享受惠民福利,又确保了初诊患者的就诊体验。

  “新措施实施以来,共有近2000人取到了回诊号,主要集中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妇科、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周平告诉记者,医院就诊人数跟政策实施之前相比增长了2%,面对工作量增加的情况,医院也适当延长工作时间,制定相应的备班制度。

  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门诊大厅内,记者看见,“‘一号管三天’患者回诊流程图”正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宣传。另一边,展架展示的回诊流程图前面,导医护士正在耐心地为患者讲解。

  该院门诊部主任陈爱萍介绍,医院南区通过信息化支撑,改造信息系统,优化就医流程。采访中,记者发现医院还会对部分因特殊检查超过3日的患者,采用人工操作延长回诊有效期,保证病人顺利完成一次完整的诊疗。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则对每一个门诊就诊结束病人的电子病历界面进行标注,方便医生进一步精准区分哪些是回诊病人、哪些是初诊病人,提高了工作效率。

  方便群众就医,不只是挂号环节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李桂莲表示,针对不会在网上预约挂号的老年群体,患者在诊区出示首次就诊证明,诊区就会给患者人工加号,解决就诊问题。“如果因为节假日没能及时就诊,针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医院也会把挂号时间往后续延,让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方便群众就医,不只是挂号环节。去年,省卫健委出台《江苏省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医疗服务各环节。近年来,全省多地医院相继推出夜间门诊、弹性值班、自助结算等举措。

  在门诊量较高的大医院,苦等CT检查结果,挂号当天无法排进核磁共振的检查队伍等情况屡见不鲜。为避免重复检查,节省医疗资源和就医费用,去年,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上线,省内1966家公立医疗机构可以跨院调取患者影像资料,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在连云港,6家市直属医院实施“先医后付”医疗服务模式,患者在挂号时签约“先医后付”,完成检查、化验和取药整个诊疗过程后,可合并一次性支付费用,破解了反复排队、付费的痛点。省中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等开设“夜间门诊”,通过延长门诊服务时间,为“上班族”“学生族”等人群就医提供方便。泰州市卫健系统打造“上车即入院”急救模式,破解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脱节问题。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检验检查项目明确的患儿开通了检验检查诊前自助开单服务,家长取号后可以自行在自助服务机上给孩子开诊断明确的、常规的检验检查项目。“一般孩子发烧去医院,需要血常规检查。现在不需要医生开具化验单,家长挂号后可以自助完成开单、缴费等项目。”成永介绍,一系列流程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就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