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南京举行的2023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重要进展汇报会上了解到,南京西街遗址考古有了最新发现。

  西街的六朝遗迹十分丰富,已发现越城垒、御道和水井、窑、灰坑、墓葬等500余处,出土遗物包括瓷器、砖瓦构件等万余件,尤为重要的是发现了南朝梁时的国门。

  据西街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陈大海介绍,东晋时,都城没有外郭城墙,只是以篱笆围成,在长干区域设置篱笆门。到了梁代,在此修建了城门,即梁代国都的国门,或是为了都城的防御,或是因为重新建立都城制度。梁朝天监七年正月,在宫城端门和正门大司马门外各立神龙、仁虎双阙。二月,在越城的南边新建国门,并延长了前朝御道。史载,梁武帝晚期,侯景叛乱,梁武帝“令(羊)侃率千余骑顿望国门”。国门一门三道,宽约33米,进深约17米,门墩两面有砖铺散水,门道残存铺砖。两侧城墙为砖包夯土,厚11.5米。在国门及城墙外还引南涧水开挖了护城河,护城河上正对国门的位置有座桥,叫望国门桥。

  南朝时的宫城位于今大行宫附近,从宫城到长干里有一条笔直的御道,御道两边为官署建筑等。沿着御道,自宫城大司马门,经宣阳门,到朱雀门,南北长七里。经朱雀门南渡朱雀桥,南出即进入长干里。

  西街遗址考古,首先找到了部分御道,是建康城御道在秦淮河以南的“南延段”,北端连接朱雀桥、朱雀门。道路路线笔直,典型的夯土构筑,长度210米,路面宽竟达26米,两侧开挖有路沟。经过方位测定,御道呈“东北—西南”走向,北偏东约35°,向北指向当时建康宫城方向,向南则直指被称为“天阙”的牛首山。

  “南朝在都城之外,又加上了外郭城这样一种形制,对东魏和北齐的邺城、隋唐的长安城都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六朝国门的发现对中世纪都城研究有重要意义。”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学锋说。

  西街地块是南京市“长干里古居民区及越城遗址区”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的核心。自2017年10月以来,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连续开展发掘工作,重要发现主要包括“长干古城”和六朝长干里。“长干古城”将南京建城史前推了600年左右。长干是南京主城区最早得名地理空间之一。史载,战国时期越灭吴后,筑越城于长干。六朝长干里因位于长干而得名,是建康城最为著名的生活区之一,交通便利,市肆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