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被人们吟诵了1000多年的李白经典名诗《长干行》中的“长干”,终于露出真容。12月19日,记者从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在南京召开的“长干古城——南京西街遗址重要成果专家论证会”上获悉,西街遗址发现的长干古城,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大报恩寺遗址西侧,是南京城市考古的一个重要发现,该发现将南京建城史前推了600年左右。

  西街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大海介绍,长干古城处古长干里腹地,属南京市“长干里古居民区及越城遗址区”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范围。2017年以来,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西街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截至目前,共计发掘面积1.2万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500余处,出土各类考古标本1万余件,一座距今3000多年的长干古城初显真容。

  古时把山岗之间的平地称为“干”。长干古城由一处中心台地以及台地外围环壕、墙基与门道、水井、猪祭祀坑等与筑城有关的遗迹组成。先民利用中心台地筑城,外有长江、秦淮河、花露岗、雨花台、赤石矶等江河与岗阜为天然屏障,具有强烈的军事要塞性质。台地外围多道不同时代环壕的发现,提供了古城修筑和不断使用的证据,更是将南京建城时间提前至商代晚期。

  长干古城出土的商周时期遗物较为丰富,有陶鬲、陶甗、陶鼎、陶豆、陶簋、陶觯形杯、陶斝、原始瓷罐等。很多出土标本在造型、纹饰等方面已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此前学界普遍认为,南京拥有2500年左右的建城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表示,“此次发现有确凿证据证明长干古城在3100年前已经建成,把南京建城史往前推进了600年左右,意义非常重大。同时,此次考古发现,宁镇地区出现了商代晚期和西周文化的面貌和因素,为‘泰伯奔吴’的传说提供了研究线索,所以我们认为这是研究早期吴文化非常重要的材料。”

  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长干古城丰富了古长干里的文化价值,同时又对湖熟文化研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古长干文化资源的激活都具有重要价值。目前,长干古城已经被保护下来,未来将以西街考古遗址公园的形式进行展示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