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过后,在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秸秆饲料厂里,记者看到厂房里堆放着一个个白色圆柱体,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告诉记者,这是发酵好的秸秆粗饲料。一旁的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封口配比好的饲料原料。饲料厂利用发酵稻麦秸秆、豆渣、啤酒糟等农作物废料,添加生物发酵菌,加工成含有益菌的适用饲喂牛羊的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目前可实现年利用稻麦秸秆3万吨,年产发酵秸秆粗饲料4万吨,主要销往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等地。

  东林村秸秆饲料厂是我省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缩影。去年我省秸秆利用量3000多万吨,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从“废柴”变“新宠”,在江苏,秸秆有哪些利用途径?怎样提升秸秆的利用价值?

  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助增产

  11月初,在镇江丹阳市珥陵镇新庄村的一方水田里,农机正在田间进行秸秆还田作业,伴随着机器轰鸣前行,粉碎的秸秆已被均匀抛撒并埋入土里。

  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是我省现阶段解决秸秆出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今年夏季,我省共投入带切碎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16.5万台、大中型拖拉机配秸秆还田机具15万台套,其中80马力(含)以上拖拉机配秸秆还田机具8.5万台套。全省夏季完成麦秸秆还田面积3000多万亩,夏季麦秸秆还田率超过87%。

  此前,有农户顾虑秸秆还田后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到底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秸秆还田并不会不利于下一茬的农作物生长,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因为农户在秸秆还田过程中操作不到位,还田质量不高。”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马艳表示,比如秸秆还田前要进行粉碎、还田时要在15厘米以下、播种后要镇压……这些环节做到位的话,一亩地要增加50元左右的成本,许多农户会为了减少投入,不粉碎秸秆、还田时只还到10厘米左右,浅埋的大量秸秆聚集在土层表面,造成水稻扎根不牢、易倒伏,易发生病虫害,肥力也跟不上,从而影响农作物产量。

  实际上,农作物秸秆还田具有营养植物和培肥土壤双重功效,是提升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手段,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对农忙时抢收抢种、提高耕地地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全省粮食生产高产稳产以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的秸秆还田技术加持下,3年后可呈现增产趋势,平均增产5%—10%,甚至更高。

  为提升秸秆还田质量,江苏在全省60个县(市、区)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作业,犁耕深翻作业以种植大户为主体,秋季作业为重点,鼓励整村整镇推进。各地根据农业农村部、省科学秸秆还田技术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着重抓好秸秆切碎、匀抛、埋深、泡田、沉实、肥水控制等关键农机农艺措施,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还田技术和装备,开展田间作业指导,实现科学还田。

  今年,江苏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工作的通知》,明确补助覆盖范围包含所有实施三麦、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县(市、区),今年秸秆机械化还田率稳定在52%,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面积达300多万亩。

  犁耕深翻秸秆还田为孕育新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秋收期间,靖江市推广生态型犁耕深翻秸秆还田面积5.8万亩。10月24日,在靖江市斜桥镇富民村的一三家庭农场,田间的农机正在犁耕深翻秸秆还田作业,农机上安装了智能监测装置,农场工作人员打开手机软件,随时随地能了解到机械犁耕深翻秸秆还田面积、深翻平均深度等数据信息。“农技中心的专家们能通过平台了解到我们的深翻情况,及时对我们进行指导,提升秸秆还田效果。”一三家庭农场经营者朱梁萍说。

  “我们是去年成为犁耕深翻试点基地的,犁耕深翻还田补贴力度大,减轻了我们种植户的压力。”11月8日,看着刚刚翻完的田块,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乃兵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种田“老把式”,他发现犁耕深翻时,杂草、秸秆作为肥料被翻下去,底下的新土被翻上来,同时,虫卵也被翻下去,深埋到土里20厘米处,田块墒情好,出苗率高,虫害少,化肥使用量减少20%左右,“经过测算,产量也有所提高,每亩能增产两三百斤。”

  离田利用,“生态包袱”变“软黄金”

  在睢宁县官山镇秸秆收储中心,记者看到14栋仓储大棚全部堆得满满实实,每栋仓储大棚能容纳八九百吨秸秆。这些打成捆整齐码放、堆积如山的秸秆,等待着变成“软黄金”,供下游企业使用。

  秸秆的离田利用,收运环节曾是卡在中间的瓶颈。官山镇全镇小麦种植面积约10万亩,全面离田打捆可收储秸秆2万多吨,针对菌业公司需要,该镇创新秸秆收储运作模式:镇农业公司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各村全面参与,将全镇小麦秸秆集中打捆、运送、存储,统一看管,根据市场行情及企业需要,销售给秸秆利用企业,让秸秆从田间顺利到达车间。去年夏天,官山镇全镇24个村秸秆进库量达2万多吨,收益按各村收储秸秆量进行分配,平均每村约30万元。

  “省级从2009年起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安排生态专项统筹资金支持秸秆离田收储利用。”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来,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省级制定发布了一系列发展意见,出台了一批扶持政策,形成一套稳定成熟的工作推进机制。2016年至2023年,组织实施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试点)项目,各地一直在探索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种利用途径,促进其多元化综合利用。

  在启东市北新镇红阳村秸秆等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心,记者在室外看到4个高约1米多的长方形水泥池,上方覆盖着灰色薄膜,其中3个池子薄膜像枕头一样鼓了起来。

  “这些是秸秆发酵池,薄膜下面堆放着粉碎好的秸秆,薄膜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发酵产生了沼气。”北新镇镇长陈威介绍,秸秆变沼气,要有一定的碳氮比,因此要先通过畜禽粪污自然发酵产生沼液跟沼气,沼气进入储存罐;沼液通过地下管道,喷淋到粉碎好的秸秆上,催促秸秆发酵产生沼气。该项目可以覆盖整个北新镇的有机废弃物处理,一年可处理秸秆2000多吨。发酵产生的沼气可用来发电。目前,红阳村综合利用中心每个小时可发电150千瓦时,一天发电1200—1500千瓦时,一年发电40万千瓦时左右。而发酵产生的有机基质肥,可以直接还田,也可以作为有机肥的原料进一步深加工。

  秋收过后,走进高邮齐耀善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卸货区内堆满压缩成方砖状、圆柱状的秸秆包,秸秆包被运送到粉碎机中,然后传送至锅炉内焚烧发电。公司生产部经理张凯说,“我们每天能消耗秸秆500—600吨,全年消耗秸秆28万吨左右。”

  在睢宁县官山镇江苏众友兴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簇簇雪白的双孢菇争先恐后地从培养基料中“钻”出来,数名工人正忙着采摘、装箱。而培养这些双孢菇的基料,正是用秸秆等制作成的一卷卷的“软黄金”。仅项目一期,就能消化小麦秸秆6万吨,带动当地及周边1000多名村民就业。而培养完双孢菇后的废菌渣,可以再利用,将菌渣与动物粪便等混合发酵,做成营养土,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赶上营养土销售旺季,当地大户有的每天能接到上万份订单。

  发展产业,培育高价值利用途径

  这几年来,江苏扶持引导各地根据当地秸秆资源情况和秸秆利用产业现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秸秆利用产业——

  宜兴市结合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和“无废城市”建设,将秸秆、畜禽粪污、蓝藻、水葫芦等有机废弃物生产成有机肥,打造太湖流域秸秆综合利用特色循环链。

  高邮市构建秸秆金字塔式按质分级销售利用模式,将含水率20%以下品质最优的秸秆加工成饲料,次级秸秆送造纸厂,含水率30%以上及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送至电厂做燃料。

  太仓市实施以东林模式为代表的秸秆饲料化增值利用,构建“优质稻麦种植、秸秆饲料生产、肉羊生态养殖、羊粪制肥还田”的物质循环闭链,打造成产业链,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首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睢宁县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多元化、高值化综合利用,依托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开展秸秆基料化利用;依托生物质发电企业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依托专业化养殖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开展秸秆青(黄)贮饲料化利用。

  灌南县依托食用菌产业,突出收储网络建设、装备技术更新、产业体系优化等关键环节,形成“秸秆—食用菌—菌渣—有机肥—田间”循环利用技术模式。

  未来如何进一步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关键在于秸秆离田后要能高价值利用。而秸秆高价值利用的实现,关键还在技术突破。”马艳分析,“当下,我们要一边做好秸秆还田,一边继续培育离田利用企业。”

  产业化利用是我省秸秆综合利用重要发展方向。在废弃物创新团队秸秆综合利用六合中试基地,拥有秸秆基质块、秸秆纤维地膜和秸秆纤维生态毯等中试生产线。使用秸秆基质块育秧可以让秧苗长得更壮实,提高秧苗质量,在机插秧时根不容易断。此外,使用秸秆基质块的毯苗重量比营养土轻一半,搬运强度减小,能够大大提高机载秧数,提高工作效率。南京碧然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秸秆基质块技术,“目前秸秆基质块育秧效果、插秧效率及产量等指标均超出公司预期。”该公司董事长余武林计划后期将持续扩大秸秆基质块应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