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厦门举行颁奖典礼,《封神第一部》《觅渡》两部苏产影片获奖。《封神第一部》获最佳故事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3项大奖,创造江苏影史新纪录;苏影集团领衔出品的《觅渡》获最佳音乐奖。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主创团队,揭秘两部影片获奖背后的故事。
《封神第一部》由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等单位出品,是导演乌尔善耗时9年多打磨的神话史诗巨作。电影在《封神演义》、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等基础上加入许多创新改编,将具有时代性的思考融入创作中,完成中国电影对“神话史诗”类型的拓荒。
导演乌尔善表示,金鸡奖是中国电影行业最重要的奖项,获奖是一种鼓励。这部系列电影以三部连拍的模式制作,难度可想而知,它对于中国电影工业的意义甚至大于电影本身的意义。“剧组的前期工作人员超过8000人,后期工作人员达1565人,约1万人的团队一起工作18个月,完成前期拍摄、后期制作,这种工作规模、周期和难度,对华语电影来说是空前的。”
李雪健凭电影《封神第一部》获得最佳男配角,这是他自1992年出演《焦裕禄》之后,获得的第二个金鸡奖。李雪健说,他想把奖杯分成5份,分给5位提名者,“电影是集体创作的结晶,荣誉是大家的”。
影片中,霸气奢华的龙德殿、冀州城之战高燃马术镜头,让观众沉浸在“封神世界”中。斩获最佳摄影奖的王昱说,他享受全情投入创作,也享受团队合作带来的惊喜。“这是制作这部电影的快乐所在,也是整个封神团队的精神所在。”
《觅渡》由江苏省电影集团、常州广播电视台、江苏恐龙园赞奇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影片将从常州走出的3位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和恽代英的事迹搬上银幕,以独特笔触还原“常州三杰”的动荡青春和时代风云,实现重大历史题材的创新性表达。音乐人捞仔凭借《觅渡》获第36届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捞仔说,《觅渡》的主题曲《觅渡者》,是自己在革命题材中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能获奖是意外惊喜。在捞仔的理解中,“觅”是寻找,“渡”是帮助别人,是一个人从“利我”到“利他”的转变。
今年是瞿秋白译本《国际歌》发表100周年,捞仔在主题曲中加入大量《国际歌》的元素,致敬瞿秋白。在风格的选择上,他做了很多尝试,希望不曲高和寡的同时尽量贴合历史,兼顾艺术和流行。他用钢琴与弦乐交织出“咏叹调”主题曲,给予三位主角三种情绪:忧郁、热烈和理性。三种情绪交织向前,仿佛是过去与现在的时空对话。
记者从江苏省电影局获悉,江苏围绕重点影片建立“重大电影制作生产服务机制”,对电影的扶持奖励政策覆盖从立项到拍摄、制作再到上映的全流程。
从《邓稼先》到《秋之白华》再到《觅渡》,常州一直将本土题材看作电影产业生命线。常州市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处长叶亚俊介绍,常州每年组织专家对本土文艺创作题材库进行梳理,明确每年重点题材方向,选题孵化和立项扶持,希望将更多本土题材的艺术原创留在江苏。在叶亚俊看来,本土题材的电影里有恋乡情结,有集体记忆,是献给家乡人的精神厚礼。
如果说《觅渡》是挖掘本土的典范,《封神第一部》则体现了江苏电影立足时代讲中国故事的思路。电影工作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乌尔善表示,历史的传承和现实的积淀是灵感创作的核心,可以从文化历史中寻找题材,用我们的情感作出表达。他希望用先进的电影技术和当代的观点重新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把中国故事介绍给全世界观众。
从全国“票房粮仓”到苏产影片在电影节上强劲表现,在迈向电影强省的道路上,江苏还有哪些发力点?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陈捷建议,在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江苏还应该将更多目光投向人才队伍和理论高地的建设上。
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侯勇表示,江苏电影要继续在创作和制作上发力,以全国乃至全球视野参与到好项目中;从产业和规模上发力,要“种梧桐树引金凤凰”。江苏已经引入“中国电影表演协会”,未来5年,每年都将在南京举办电影相关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邀请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制片人协会,向全国全球招揽影视人才,将电影打造成江苏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