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公布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我省苏州市、徐州市和淮安市三地同时入选。不仅如此,江苏还在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绩效评价中被评为第一档次,获得中央财政6000万元奖补资金。三地缘何受青睐?这些“真金白银”将如何分配?

  记者梳理发现,苏州、徐州、淮安三地普惠金融发展各有千秋。身处创新创业热土,“小微贷”“苏科贷”等普惠金融产品在苏州持续发力。截至8月末,苏州累计发放“小微贷”1.59万笔,支持企业融资633亿元,累计发放“苏科贷”198笔共计8.9亿元。成绩的背后,是平台建设为金融活水流动提供了基础。据悉,苏州市集力建设地方企业征信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苏州股权融资服务平台、金融支持中心等“三平台一中心”投融资载体,以资讯集成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竞争机制满足差异化、个性化融资需求,以征信大数据应用优化市场资信水平,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聚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问题。其中,苏州股权融资服务平台在投资机构和银行建立起“投贷联动”合作机制,截至2023年9月末累计支持615家企业实现股权融资221亿元,成为了苏州广大企业与股权投资基金联通的重要纽带。

  徐州因地制宜探索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有效途径,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模式,通过创新再贷款再贴现使用模式、做好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落实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等工作,实现金融活水精准直达经营主体。其中,该市金融机构将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简称“富民贷”)作为积极就业创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释放财政政策倍增效应,连续多年保持了“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徐州全市富民贷投放27583笔、金额38.79亿元,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创新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试点,全市30余万头生猪获6.65亿元风险保障;全国首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险”,68个乡镇、802个行政村投保,占比分别达82%和69%;江苏首单“农村户厕综合保险”于2023年6月1日落地……近年来,淮安打出强化服务保障、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等“组合拳”,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形成“财政+担保+信贷+保险”四位一体财政金融支农体系。

  发展普惠金融,在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同时,财税政策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记者从省财政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

  以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为例,我省推出“小微贷”“苏科贷”“苏农贷”等多项政银合作信贷产品,由基金提供最高80%的风险补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合作银行为全省3.6万家经营主体新发放优惠贷款1423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90%。同时,在财政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我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8月底,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1万亿元,同比增长24.7%;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2%,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

  财政部指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旨在通过示范引领,引导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增效。将发挥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加大配套投入,并协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当地监管局加大相关支持力度,推动财政金融政策形成合力,撬动更多资源投入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

  “当前我们正在落实落细示范区建设方案,以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为引领,有效拓宽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建立普惠金融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些‘真金白银’的财政措施将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扩面、增量、降本、增效。”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针对此次示范区建设,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求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有效途径,江苏也将努力先行先试,在引导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提质增效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