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第八个“中华慈善日”前夕,“中华慈善论坛2023”在“慈善之城”南通举行。论坛汇聚全国约200名慈善工作者和研究者,交流慈善事业发展经验。

  论坛开幕式上,省慈善总会会长李小敏作了题为《关于慈善之道》的主旨演讲。他介绍,我省现代慈善事业已走向“大众慈善”,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全面展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成为全省上下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江苏慈善任重道远。

  人人皆慈善,人人可慈善

  “在爱的日子里,献出一份爱心,让我们的爱更有意义。”泰州市慈善总会在该市海陵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发出《爱的倡议》。

  “参与扫码献爱心活动,为结婚登记增添了一份仪式感,相信我们的爱情会长长久久。”新人丁硕通过扫描倡议书上的“爱就要天长地久”二维码,献爱心9.9元。现场不少新人献出爱心,为爱情定格美好记忆。

  8月27日,南通市民奉献爱心、支持公益的品牌项目——2023年慈善一日捐线上集中捐赠活动在南通市行政中心启动。从去年开始,该活动所募善款定向注入“大手牵小手 一起向未来”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关爱基金。一年来,累计向南通市1010名困难儿童发放关爱金360余万元,发动爱心妈妈、爱心志愿者与840名儿童一对一结对,开展全方位关爱活动,受帮扶儿童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我们要通过讲好慈善故事,动员更多人参与慈善、做慈善。”李小敏说,“人人皆慈善”“人人可慈善”是现代慈善理念的核心要义。衡量一个地方慈善事业发展得好不好,主要看在多大程度上使慈善成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其广度和深度决定这个地方慈善事业发展的高度。

  为人人皆慈善提供平台。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我省累计登记或认定的慈善组织达813家,其中省级慈善组织224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193家。全省志愿服务队伍超过10万支,注册志愿者2200多万人。

  慈善项目化,“造血式”助困

  每天早上,南京微关爱儿童康复服务中心等候区都会聚集不少家长,他们的孩子正在接受康复治疗。“个训室”外的走道间,康复师正给微微进行“一对一”感统训练。微微卧在一台四轮平板车上,神情专注,身体保持游泳姿势,在康复师的辅导下努力完成各种动作。微微妈妈说,有了慈善支持,孩子能获得长期专业的康复训练,家长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也有所减轻。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省慈善总会出资300万元、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出资165万元,联合省残联共同启动“筑梦星空——孤独症儿童康复支持”项目,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提升其生活质量。

  “慈善光伏照万家”乡村助困、“孤独症儿童救助”、“高龄独居老人智能手环”……2023年度江苏省慈善总会29个帮扶项目发布,总投入2.5亿元。聚焦特殊困难、低收入、农村需要帮扶的群体,我省持续推进慈善项目从短期“输血式”帮扶转向长期“造血式”助困,解决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急中之急。

  我省慈善项目交出不错的“成绩单”。例如,将保险机制引入慈善救助,连续4年为江苏北部120余万名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购买慈善保险,提供保险救助6000多万元;为5000户残疾特困家庭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受助家庭每年增收3000余元。省慈善总会还募集资金3亿余元,支持陕西、贵州、青海、安徽等地发展慈善帮扶项目。

  传承慈善精神,诠释大爱无疆

  “课间和放学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扎进图书室,这是我们的开心时刻。”在视频连线中,西藏拉萨市林周县苏州小学四年级学生尼玛曲珍说,书籍如同指路明灯,照亮了同学们前进的道路。

  今年上半年,3万册价值总计1000万元的图书从苏州陆续分发至全国4省6市县的70所乡村学校,涵盖青少年文化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投放到当地的书海扬帆公益图书室,数十万名学生受益。这些书籍来自苏州市慈善总会实施的“书海扬帆”公益图书室建设计划。

  今年夏季,21名孩子参加了一场特别的慈善夏令营。这场夏令营由南通市慈善总会牵头,特别为特殊困难未成年人举办。13名爱心妈妈、爱心志愿者陪伴孩子们走进中华慈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长江生态大保护工程、野生动物园、森迪冰雪乐园等,用鼓励和赞美引导孩子们向爱向暖、向上向善。

  “江苏是一片慈善热土,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无疆。”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罗一民介绍,南通是一座“慈善之城”,孕育出实业慈善家张謇,恤老慈幼、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慈善传统薪火相传。

  “南通有实干兴邦、勇扛社会责任的浓厚慈善传统,我们有信心将南通建成现代慈善之城,打造一张城市爱心名片。”南通市慈善总会会长黄巍东介绍,总会已引领全市慈善系统累计募集善款41.13亿元,慈善救助支出21.6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400余万人次。南通市慈善总会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卓越组织”等荣誉称号。

  “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是社会主体自主自愿参与的财富流动和分配,反映了企业和公民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说,衡量慈善募捐成效,既要看一时一事济困救急的善行善举,更要看在多大程度上将这样的善行善举转化为全社会的价值认同,重在精神升华。江苏慈善事业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发挥公益慈善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