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江苏省铁路、高速工程建设者们克服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多条铁路、高速取得阶段性进展。

  通苏嘉甬高铁

  苏州东隧道开始主体结构施工

  8月9日,在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畔苏州东隧道盾构始发段基坑施工现场,随着泵车将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入模,苏州东隧道首段垫层完成浇筑,标志着苏州东隧道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苏州东隧道采用超大直径14.8米的盾构掘进施工。隧道盾构始发段基坑全长600米,最大开挖宽度19米,最大开挖深度19.76米,基坑总开挖土方量约6万立方米。预计10月下旬盾构始发段基坑开挖将全部完成。

  中铁十四局通苏嘉甬高铁I标段副总工程师耿超介绍:“整个盾构隧道依次要下穿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京沪高铁、沪宁城际、京沪铁路,还有苏州地铁3号线、5号线,及10余条市政道路,是我国建设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高铁城市隧道。”

  沪苏湖铁路江苏段

  站前四标箱梁架设完成

  8月9日,经过运输、起吊、安装等一系列步骤,沪苏湖铁路江苏段站前四标最后一榀箱梁架设完成,为后续无砟轨道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沪苏湖铁路起自上海虹桥站,途经江苏省苏州市,迄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全长约163.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江苏段约52.2公里,全部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设有苏州南(汾湖)和盛泽两个站点。

  沪苏湖铁路江苏段架梁任务共分三个标段,目前已完成全线制梁任务,架梁完成94.2%。

  淮安东站宁淮场及站房接建工程项目副经理郝俊男表示:“目前项目已经进入最后收尾施工阶段,项目建成后南京淮安将实现1小时通达,对于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洋吕铁路全线T梁架设完成

  8月8日下午,南通港洋口港区至吕四港区铁路如东段最后一片T梁顺利架设完成。至此,洋吕铁路全线所有T梁全部架设完成,为后续上砟整道、无缝线路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洋吕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三门峡经禹州至江苏沿海港口铁路”的最后一段,是江苏省第一条百亿级地方铁路,也是打造江苏新出海口、完善集疏运体系的关键工程。

  高速方面,阜溧高速建兴段、盐洛高速宿泗段、常泰长江大桥南接线项目也有好消息传来。

  阜溧高速建兴段

  盐城境内沥青面层摊铺过半

  8月9日,盐城市建湖县里下河水乡,在建阜溧高速建兴段正在进行盐宝河特大桥沥青中面层摊铺。阜溧高速建兴段盐城境内长34.81公里,按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目前路面沥青下面层基本完成,中面层已完成60%。

  盐洛高速宿泗段

  洪泽湖滞洪区特大桥完成箱梁架设

  8月2日,随着运梁车运梁至架桥机尾处,将箱梁平稳地安装在桥墩上,标志着盐洛高速公路宿泗段洪泽湖滞洪区特大桥箱梁架设全部完成,提前完成第三阶段劳动竞赛节点目标,吹响了桥面系施工冲刺的号角。

  洪泽湖滞洪区特大桥全长9.461公里,共81联,309跨,需预制箱梁2352片,箱梁架设施工任务重、工期紧。为确保箱梁架设的稳步推进,项目部制定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前期对箱梁运输道路进行缜密谋划,严把运输便道施工质量和运输车辆进场关,保障好“箱梁运输大动脉”。箱梁架设期间,履带吊与架桥机两处断面同步架设,为了保证箱梁架设进度与安全,配置5台运输车辆,高峰时期达到月架设269片。同时,项目部针对箱梁运输、架桥机安拆、提梁安装等高风险作业对班组开展多次交底教育,提高箱梁架设的效率与安全,确保了每一片梁安全运输至桥面架设。

  常泰长江大桥南接线项目

  全线最大跨度钢箱梁顶推完成 

  7月31日,经过60多个小时的连续顶推作业,常泰长江大桥南接线项目长130米的跨346国道钢箱梁精准落位。至此,该项目全线最大跨度钢箱梁顶推顺利完成,项目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本次顶推施工70米,采用步履式顶推法施工工艺,钢箱梁重达1290.5吨,相当于300多头成年大象的体重,且上跨346国道和灵清河,车流量多、施工风险大、交通组织安全控制要求高。

  为确保一周内让钢箱梁高效“走”完70米并精准落梁,项目建设团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钢箱梁分块吊装、顶推施工、落梁施工等工序进行了详细规划,多次开展技术交底,确保了钢箱梁优质高效顶推完成。在此期间,346国道始终保持“不断交通、不限车速、不占车道”的通行状态,实现了对346国道运营“零干扰”的预期目标。

  目前,常泰长江大桥南接线项目路基填筑及桥梁下部结构已基本完成,正全面推进梁板安装、钢箱梁拼装、挂篮悬浇、支架现浇以及桥面系等桥梁工程、路基防护工程和水稳底基层的施工。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江苏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极大促进各地区之间交流合作,为居民和游客出行带来更多方便,也将更好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相信在“大交通”的有力支撑下,各种资源要素在江苏高效集聚、流动、配置,必将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活力、更多增量、更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