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医院看病还需要带上CT片子、B超报告、磁共振检查结果等一堆影像病历资料吗?换家医院就诊,挂号、排队、交费、拍片繁琐的过程还要重新来一遍吗?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江苏省卫生健康影像云平台日益完善,目前全省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影像数据已经形成了一张共享的“网”,医生调取CT片、B超报告等影像资料不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病人看病更方便。

  影像资料在“云”里,病人看病更方便

  今年29岁的南京患者唐先生,最近咳嗽得厉害。忧心忡忡的他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孔辉接诊了他。听完他的主诉,孔辉怀疑他是感冒后引起的肺部感染并发症。

  由于唐先生来时匆忙,上次看病的病历资料一样也没带。孔辉在电脑上为他开出了胸部CT的检查项目时,突然电脑屏幕上弹出一条提示:“江苏省卫生健康云平台提醒该患者近期做过类似检查,是否打开链接查看患者影像与报告?”

  原来唐先生10多天前在另一家医院做过胸部CT。孔辉打开影像链接,他的胸部CT影像清晰地显现出来。“请放心,没有大碍。CT显示你肺部没有感染。只是感冒后引起的咳嗽,开点止咳糖浆。一般2—3周就能痊愈了。”前后不到10分钟,本次看病全过程就结束了。“真方便!我本以为又要楼上楼下排队、挂号、拍片啥的。”唐先生感叹道。

  “如果不是需要唐先生提供手机上的短信验证码,他看病连手机也不用带。”孔辉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医生调取影像数据资料时,需要得到患者本人的允许。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来自宿迁市沭阳县的患者张女士在老家县中医院被初步诊断为“宫颈癌”,由于病情复杂,当地医生建议立即到南京大医院治疗。由于走得太仓促,到了南京才发现CT片子、B超报告等一样也没带。正当夫妻二人焦急万分时,接诊的妇瘤科主任王金华告诉他们说没事,在南京一样可以调出她在老家拍的CT片子。

  “在这里能调出老家医院的片子?”起初,张女士夫妻两人还有点不相信。王金华很快就从自己的电脑中调取出张女士在沭阳县中医院做的CT片子等资料。“CT片子拍得质量非常好,用不着重新拍。只要重新查个血就可以马上入院等待手术了。”王金华说,由于患者检查资料相当完备,不需要再重复做大的项目检查,可以很快为她安排手术治疗。张女士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75%公立医院影像数据汇成一张“网”

  “影像云里的数据包括CT、DR、MRI、B超等数据,以后还会逐渐扩充到其它检查项目数据。”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信息中心主任唐凯告诉记者,我省从2021年9月起,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全省公立医院开展影像云平台建设,即医院给病人做完影像检查后,数据资料要在12小时内上传到云平台大数据中心。影像云平台全省联网,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江苏省是全国最早探索影像云平台数据库建设的省份,也是目前影像数据收集最多的省份。唐凯说,目前全省1578家医院数据实现汇聚,约占到医院数量的75%,基本遍及全省每个角落。计划今年底前完成所有医院数据收集,包括所有的公立一二三级医院及部分民营医院。目前,全省每天大约汇聚3000万条数据信息,三年大约收集48P的海量数据。

  “影像云平台的最大好处是便捷、提高就诊效率。”省人民医院信息处王忠民处长告诉记者,医生在诊间、病房调取数据,调取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医生使用效果,云影像平台里的数据一般3秒钟就可以调取出来,非常方便,既节省了医生时间也节省了病人时间,还节省了病人费用,一举多赢。

  如何保障病人影像数据资料的信息安全?如何避免病人影像资料数据泄密?省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信息处副处长蒋燕妮介绍,病人的各项检查数据属于个人隐私,不得到病人允许医生也不能随便调取数据。医生要读取病人的影像资料,主要有三种授权方式:一是根据病人手机短信授权,没有经过授权的医生不能调取病人影像数据。二是江苏健康通授权。三是医生辅助受权,这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群无手机、无智能手机等与持智能手机人群不同的授权需求。

  当然,病人也可以在手机上查询自己的所有数据,手机就是个人移动的健康数据库。据唐凯介绍,只要在微信小程序中下载“江苏健康通”,正常注册、登录后,就可以查看自己在各家医院所做的影像资料,非常方便。

  影像资料上“云”,不仅仅是省事省钱

  影像云平台是我省重点打造的民生工程,优化患者就医流程,降低就医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医生诊断准确性与科学性,受到医院、患者、医保部门的多方欢迎。

  “过去经常有病人CT、胸片等保管不妥,发生霉变、粘连等,影响医生读片效果。而在云平台上,一个病人的影像数据大约1G—2G,成像质量非常高,而且永远不变质。不仅如此,CT片子等可放大、缩小。”王金华解释说,比如病人做一次胸部CT,以2毫米厚度为单位扫描的话,一次至少要扫出200—300张片子,但基于成本、方便存储等方面考虑,过去通常只挑出4—5张病灶重点部位的胶片打印出来,有时仅几张胶片并不能反映出病灶的全貌,影响医生作出正确诊断。

  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张勤表示,病人影像资料传到云平台后,影像平台的重复检查提醒功能会检测患者近期是否存在相同的历史检查,若存在,则提醒医生前往影像平台查看检查详情。医生可跨院、跨时空调取,实现检查结果互认,避免病人重复检查,节省医疗费用支出;与此同时,减少病人“吃”射线剂量等,好处多多。“我院去年一年调取云上片子5.4万人次,最近一周调取了2600多人次。如果按打印一张胶片16元、每人打印4张计算,一年就节省了几百万元费用,还不算胶片在打印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间接损耗。”

  对医院而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减轻了存储胶片的压力,“医院患者的影像胶片资料不能轻易销毁,要求住院的病人必须保存30年、门诊必须保存15年,长期积累下来胶片数量庞大,医院不堪重负,不得不花钱租赁空间存放海量的胶片,而云平台的建立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张勤说,云上的影像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有利于医生连续观察某一病灶几年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加精准给出诊断。

  影像资料上“云”,不仅仅是省事省钱。唐凯介绍,海量影像数据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它不仅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流行病学研究,找出某些疾病的发病规律;可以进行AI辅助诊断,提高疾病诊断的精准率和大规模疾病筛查的效率,还可以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以帮助政府制定精准医保政策等。下一步,个人健康体检数据、日常的化验报告数据、健康档案数据等将全部汇聚到云上,打造完全数字化的个人健康档案,届时个人的健康资料随身携带将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