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启长江公铁大桥
首孔移动模架法现浇简支梁浇筑完成
9月23日,在长江入海口北支航道建设现场,历经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崇启长江公铁大桥首孔利用移动模架法现浇的双线简支梁完成浇筑。
崇启长江公铁大桥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控制性节点工程,全长4.09公里,横跨长江入海口北支航道。其构造为双层布置的公铁两用桥,上层为双向6车道、时速100公里的一级公路,下层为时速350公里的双线高速铁路+时速250公里的双线城际铁路。大桥分为主通航孔桥、非通航孔桥、南北岸公铁合建引桥、南北岸单建铁路引桥,其中主通航孔桥为主跨400米双塔双索面钢桁结合梁斜拉桥,是世界最大跨度双塔双索面公铁两用无砟轨道斜拉桥。
崇启长江公铁大桥从主桥6号墩至北岸引桥NC21号墩共有21片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法施工,本次浇筑的是主桥6号墩至北岸引桥N01号墩现浇简支梁,梁高3.235米,梁顶宽11.4米,梁长40.6米,为单箱单室截面,采用移动模架桥法原位现浇,一次性浇筑C50混凝土356立方米。
(来源:“长三角铁路”微信公众号)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
北锚碇沉井封底完成
9月23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基础封底完成,为后续桥梁锚体及上部结构施工提供稳固支撑。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基础长75米、宽70米、深57米,是国内公路桥梁最大的沉井基础,施工精度要求高、控制难度大。沉井水下封底施工是沉井地下主体结构施工的最后一步,是保障沉井安全稳定的关键工序,顺利完成后,沉井底部形成了一个坚实稳固的基础,将有效提高沉井整体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沉井基础封底混凝土总高11米,浇筑水下混凝土超4万立方米。为确保封底施工安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团队精心策划,采用双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分为四区对称实施,确保每一次混凝土灌注的质量和沉井沉降均匀。在正式灌注前,开展了导管水密、抗拉以及水下混凝土灌注模拟等试验,确保混凝土工作性能满足相关要求,及时掌握水下混凝土灌注后扩展度、埋管深度等实际参数;同时组织桌面推演,现场模拟实施方案,组织履带吊与泵车就位,安排混凝土运输车提前熟悉运输线路,确保浇筑过程中车辆、设备操作人员各司其职,有效避免交叉作业的冲突。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全程监督,严格把控各项工序,为封底施工安全高效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省交建局)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
南锚碇基础32个小隔舱施工全部完成
近日,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南锚碇基础最后一个小隔舱施工完成,至此32个小隔舱施工全部完成,为下阶段全面开展大隔舱施工奠定了基础。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南锚碇基础长110.05米,宽75.05米,深度为83米,是世界最大体积的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其外围复合地连墙结构划分为32个互不相通的“地下深井”小隔舱,具有锚碇支护和结构支撑双重功能,是支护转结构复合地连墙锚碇的核心部分。单个小隔舱长约10米、宽约4米、深度42米,在“深井”里进行钢筋绑扎后,单个小隔舱钢筋笼与1540个地连墙连接套筒连成一体,再逐层浇筑混凝土,让“井”和四周的地连墙“井壁”浇筑在一起,形成一堵厚实的钢筋混凝土墙。小隔舱施工过程中,钢筋用量2200吨,开挖土方和浇筑混凝土量近12万立方米,体量巨大。
施工前,项目建设团队对工序中各类资源组织和施工细节进行了详细研判和推演,细化风险防控措施,编制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施工指导手册。施工中,创造性地采用专用取土工装、刷壁装置、吊索具、施工作业、悬挂式上下通道等多项工艺、设备,积极运用BIM数字化监控监测等智能建造技术,实时监控作业人员信息、环境气体情况、基坑范围土体位移量、钢支撑安装轴应力变化等信息,实时动态监控小隔舱施工情况。特别是小隔舱施工时正逢今夏高温时段,面对高温、高湿和作业空间狭小等施工难题,项目部通过采取加冰、通风、发放防暑降温用品、轮班作业等措施,加强一线人员劳动保护,为施工班组营造了适宜的作业环境,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小隔舱施工任务。
(省交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