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的雅称。古籍《金砖墁地》有这样的解释:“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

  明清两朝,从相城窑里烧出的砖,一直为紫禁城而定制。加上苏州靠近大运河,可以从水路直达北京通州,金砖的运输也相当方便。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地面均为御窑所产方砖铺墁,这些大方砖上尚有明永乐、正德,清乾隆等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

  如今,海内外留下的金砖,基本都出自苏州相城。鼎盛时期的相城,拥有窑78座,6000多家村民几乎家家烧金砖。而随着战乱、历史变迁,古窑仅剩下两座。

  不过,曾经繁华无限的金砖技艺,却并没有因此没落。在金砖发源地——相城的黄金地段,这座公益性的御窑博物馆,如同历史的见证者,安然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