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苏轼被贬江南,江阴友人葛姓人家多次邀请他小住梅花堂,乍暖还寒之时,望着屋旁开出的点点红梅,苏轼轻吟《红梅》一首: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

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

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

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绿叶与青枝。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借着酒意,他写下了晚年被贬谪的孤苦与失意,不知这满园春色,能否安抚苏轼的内心呢?

  梅花是否暖人心,我们不得而知。但,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转动,穿越到500年后的明朝,我们发现,梅花堂内又有了一位熟悉的身影,那便是悠游四方的千古奇人徐霞客。

题小香山梅花堂诗五首 其二

徐霞客

幻出烟萝傍玉京,

须知片石是三生。

春随香草千年艳,

人与梅花一样清。

混沌凿开云上下,

崆峒坐倚月纵横。

峰头且莫骑黄鹤,

留遍江城铁笛声。

  据说徐霞客曾到访香山三次,并留下《题小香山梅花堂诗五首》和序文一篇。如今重新修缮的梅花堂内,进入前厅便见一副对联镌刻在两边暗红色的柱子上,皆为徐霞客《题小香山梅花堂诗五首》里的字句。

  为何来香山三次呢?一来,徐霞客是江阴人,而在古代,香山属于江阴。所以,他常常来这里游历。二来,徐霞客的兄长徐应霞辞官隐居香山梅花堂,兄弟时常闲情赏景,觞咏为乐。当时梅花堂因战争破坏,徐应霞潜心修缮,用双手重新还原出为苏轼所称赞的香山美景。

  徐应霞还原的香山美景,到清朝乾隆年间尚且保存完好。公元1747年,乾隆帝因香山的历史名气慕名而来,走访香山,并到圣清池里饮泉润喉,风景秀美,泉水清甜,乾隆帝心情大好,故为此池题字“清池”。

  此外,香山还有众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名人的身影。大禹治水东南时,曾到过香山,留下“圣过潭”古迹;姜子牙助周灭纣后,在香山北麓江边垂钓过,留下“钓鱼矶”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