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为了不影响居民的生活,整个南京河西青奥景区的立交桥,被建在了深达近30米的地下;游客们熟知的“南京眼”步行桥,其实是座“双层桥”……在南京青奥村小区“博士团”们打造的“青奥讲堂”上,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不少有趣的“内幕”。
深27.5米!景观绿地下藏了三层立交桥
“立交桥建在家门口是什么感受?”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爱丁堡大学建筑学博士王川在青奥公园里,向孩子们提问。
“就像爸爸打呼噜。”一个孩子笑着说。
“是的,所以为了不让大家每天晚上睡觉除了听到爸爸的呼噜,还能听到外面的‘呼噜’,咱们整个青奥轴线上的立交桥,是建在地下的。”王川这样解释。
记者在王川带来的剖面图上看到,整个南京青奥轴线地下立交工程由南京长江五桥(含夹江隧道)、扬子江大道隧道和青奥轴线地下空间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夹江过江通道隧道、扬子江大道隧道和匝道立交叠落交错,组成了复杂的地下三层互通立交结构。
青奥轴线地下立交,东南方接绕城公路油坊桥立交,西北接夹江隧道和江心洲大桥,东北到西南方向贯通扬子江大道,地上可见部分呈一个T字形结构布局。“T”字中间的交汇点处于青奥会议中心和国际风情街中间,由地下三层空间组成,这个位置正好位于夹江向建邺区最内凹的滨江岸线。
据悉,青奥轴线地下立交枢纽工程总开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相当于21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使用钢筋11万吨,比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用钢量还大;基坑最大开挖深度27.5米,相当于在地下挖出了10层高楼,是当时我国最大规模的城市地下交通枢纽工程。
“其实,青奥轴线就是把一座三层的立交桥,盾构井深挖27.5米,‘按’到了地底下。”王川说,而在这座立交的上方,是一片占地30万平方米的景观绿地,几乎覆盖整个青奥轴的上方地面。
把江景留给游客,车行通道被“按”到了江底
南京青奥双子塔及南京保利大剧院都是由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所设计,双子塔是她设计中少有的高层建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位设计师的作品中就只有曲线,屋内外全曲线的设计,非常少见。”王川说,不仅如此,整个青奥公园的道路也不似别处依照江岸造景,青奥公园里有多个深入江岸“V”字形的步行道,并结合视野做了不同的高低错落,让江景非常别致。
为了让游客们能够沉浸在青奥景区内,设计团队做了很多特别的设计。比如我们现在熟知的“南京眼”,大家都认为它是一座步行桥,但其实在它连接的江岸两侧,行人和机动车都可以通行。“那么车行通道在哪里呢?”王川说,车行通道也被“按”到江底了。这么做就是让大家漫步在公园里,目之所及看不到任何一处“快”的流动,听不到外界嘈杂的声音,真正能在公园里看江赏落日。
不仅如此,城市设计团队还特别对青奥公园周边的道路进行了设计,“目的就是尽可能地给步行、骑行人多留一些空间。”王川还表示,整个青奥区域,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做得特别精细,从“地下立交”到地上道路,包括整个青奥村小区的绿色能源供给,都是在规划之初就统一设计好的。“我们看青奥村整个小区,从空中看去,就是个奥运五环的造型,而且整个小区没有空调外机,没有任何噪音。因为它的能源供给来自于旁边一个三角形的建筑里,这个能源站负责整个青奥片区的能源供应,里面有冷却塔、太阳能光电发电站等装备,都是既能发电又提供冷热源的高效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