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互联网新闻信息严格要求,意见稿在移动应用程序遏制流量造假、保护未成年人上也进行了监管升级

  日前,国家对于算法、网络安全等合规监管动作频频,其中也包括对移动应用程序(App)管理的再升级。

  1月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称“意见稿”),对自2016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1月20日。

  相较于2016年的版本,意见稿由原来的11条扩展为27条,不仅规定更为细化,还从原本的不分章变为应用程序提供者、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及监督管理等各设专章,更针对应用程序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营造虚假流量、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等热点问题新增规范。

  那么,目前移动应用程序相关问题的现状如何?新规的针对性规定能带来合规提升吗?

  4年间我国App总量下降约4成

  与2016年仅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相比,意见稿法律依据已有了极大丰富,根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多部法规制定新版规则。

  可以看出,网络信息安全的要求一直贯穿始终,但相较于过去笼统、简单的规定,意见稿在新的互联网监管维度下,对网络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都提出了更具体、更严格的要求。

  意见稿第11条新增规定,应用程序应当符合网络安全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发现其应用程序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而这一要求正是对网络安全法第25条规定的承袭。

  此外,还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要求用户同意非必要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发现含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的,存在数据安全风险隐患、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或者损害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停止提供服务等。

  事实上,由于监管加强、竞争加剧等原因,这几年来,移动应用程序已加速淘汰清退。记者对比2018年以来工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发现,我国App总量逐年下降,2021年只有2018年的六成左右。2018年,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总量达到449万款,2019年为367万款,2020年345万款,而截至2021年11月末为272万款。

  这些年,由于相关部门整治,已对多款违法违规App进行了整改、下架,但相关违规问题依然存在。

  进入2022年短短一周内,1月4日至5日,国家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管理中心就发布了20款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这些App分发平台涉及360手机助手、华为应用商店、vivo应用商店、小米应用商店、豌豆荚、应用宝等多个应用下载平台。包括App以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户同意、未向用户明示申请的全部隐私权限、App在征得用户同意前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等。

  记者在上述平台搜索被披露的程序,发现这些App目前基本都能下载。且除应用宝上的“科瑞泰Q医”“货车宝货车导航”等少数应用在被公布后进行了更新,其他十多款APP既无更新、也无警示、下架。

  App新闻信息服务应获许可

  “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意见稿对App内容及网络文化环境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此次规定在法律依据上,就明确了需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制定规则,尤其对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出了严格要求。

  除规定了应用程序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应用程序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等服务的活动,包含即时通讯、新闻资讯、知识问答、论坛社区、网络直播、电子商务、网络音视频、生活服务等信息服务类型。其第7条更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通过应用程序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去年8月,国家网信办相继启动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清朗·移动应用程序PUSH弹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除针造谣传谣等“自媒体”账号进行严惩外,也明确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工具类应用不得PUSH弹窗推送新闻信息。

  记者在国家网信办官方网站查询“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截至2021年9月30日,经各级网信部门审批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总计3026家,共计11934个服务项,其中具体服务形式中应用程序2711个。

  而在2711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应用程序中,绝大部分为地方各级广播电视台、报社或地方新媒体、融媒体中心所设App,获得国家网信办许可的应用程序仅有110个,其中93个为广电、报社等新闻媒体单位,其他单位App只有新浪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和讯财经(安卓平台)、第一视频、一点资讯、天天在线、百度新闻、百度、好看视频、吉和网、观察者网、趣头条、趣多拍、腾讯新闻、ZAKER。

  手机上App推送通讯、新闻已成常态,如知乎、豆瓣、雪球等论坛的应用程序并未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且记者在应用宝、豌豆荚等多个应用分发平台以“新闻”“看点”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目前除获得许可的应用程序外,还有多款资讯类相关APP。

  未成年及违规App下载监管仍待加强

  除了对互联网新闻信息严格要求,意见稿在移动应用程序遏制流量造假、保护未成年人上也进行了监管升级。

  其拟规定,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不得通过虚假宣传、捆绑下载等行为,或者利用违法和不良信息诱导用户下载,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建立应用程序监测评估机制,提升技术能力和管理效能,坚决打击网络黑灰产,防范下载量、评价指标等数据造假行为,不得以虚构下载量、编造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此外,还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各项义务,严格落实未成年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根据应用程序提供者的不同主体性质,公示提供者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

  “《规定》落实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上位法规定,强化了App应用商店等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的主体责任以及对在平台上架的App的监督管理责任。”北京高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源撰文表示。

  相较于2016年规定的应用商店,意见稿将规范对象扩展为互联网应用商店等应用程序分发服务,包含应用商店、快应用、互联网小程序、浏览器插件等平台分发服务类型。

  去年以来,国家多次整治App虚假流量、诱导下载问题,并提高未成年人保护力度。2021年5月,国家网信办强调打击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治理算法滥用行为;12月,中央网信办提出要重点关注应用商店、小程序等平台环节,整治制造虚假阅读量、评论量等问题。并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

  因涉黄问题被网信办约谈后,2021年9月,Hello语音、小鹿陪玩、比心、咪丫、可可西里、一派陪玩、比伴陪玩等7款游戏陪玩App被无限期下架。

  通过搜索360手机助手、应用宝、豌豆荚、华为应用市场等多个应用商店发现,目前,比心、小鹿陪玩等App仍无法搜索出结果,但通过浏览器插件,法治周末记者成功下载了比心App并可以正常使用。同时上述应用商店还存在大量游戏代练、陪玩App,法治周末记者随机下载了一款代练App,发现只需手机号获取验证码就能注册、登录账号,并无任何未成年人注册识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