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即将迎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第三个春节,西安、河南的疫情刚刚趋稳,天津全民核酸,迎战奥密克戎毒株。当前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不少地方倡议就地过年,我们理解其中考量,但我们还是想提醒一句,要特别注意防止在执行时层层加码、过度严格的倾向。各地既须对春节期间疫情传播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又须在执行中做到科学、有序和灵活。这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针对疫情防控,中央一直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据此,我们认为,各地应允许在人们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回家,以此为常态,而不是笼统地反对人们回家过年。基于此,地方为防疫目的临时出台的隔离政策,只能针对带有明显扩散疫情风险的个体,而不能针对所有进入本辖区的民众,尤其是来自低风险地区的民众。如果要实施这种一般性、普遍性的限制措施,必须经过法定程序,而不是简单地代之以政府文件或者通知。
各地、各级政府出台的任何行政命令和举措都必须受到严格的合法性审视,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法治社会是公民获得稳定和长远预期的基础。这种预期和对抗疫前景、经济形势的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与之相反的则是,一些地方只要出现新情况,不加分析斟酌就层层加码防疫政策,甚至朝令夕改。这不仅会影响公众对行政部门的预期,也会干扰人们正常的生活与经济活动。
客观地看,政府部门面临的任何政策选择都具有多面性,要考虑如何实现多重目标。就以抗疫而言,既要实现精准抗疫,也要确保民生安稳和幸福,并且不损害经济长期增长力。这提示我们,合理的公共政策制定,必然是在综合考虑不同的目标后寻求最优解的过程。正因如此,紧张的防疫抗疫形势之下,人员和物资的正常流动也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如此才能满足民众的多方面需求,并充分维护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潜力。
“提倡就地过年”本身也体现着对个人选择权利的尊重。对有的人来说,回家与亲人团聚具有极高的价值;有的人需要照顾和帮助老家的亲人,因此,一些地方的“一刀切”地将这种提倡变成“不准回家”,显然是简单粗暴的,不仅伤害了这些普通人的正常需求,从行政角度来看也不必要。我们相信各级政府部门有充足的行政资源实现更具弹性的管理。疫情之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政府政策理当保持温度,这就要求官员们不仅仅从疫情防控的角度看待人口流动,特别是春节来临之际。
宏观地看,我们既要坚持实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守住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要推动经济社会秩序的持续恢复。在有疫情发生的地区,各级政府尤其需要在精准抗疫防疫,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系统充分运转起来,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应该对这个经历无数市场风雨洗礼的系统给予更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