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制造业大省,从丰硕的科技成果产出,到令人瞩目的企业创新和产业蝶变,“苏大强”一直走在产业发展前列。我们邀请到几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登上通往现代化的“幸福号”列车,与网友们一起聊一聊“创新江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冲

  全国人大代表谢志成: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十三五’以来,江苏工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运行,保持了制造业在全国领先的位置,国际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党组书记谢志成表示,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信息化、数字化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下一阶段,江苏将按照“两争一前列”的要求,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他建议国家出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首先,要以培育世界级集群为目标,全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他指出,江苏要重视“扬长”、加快“补短”,同时注重“育新”,通过这些全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基础高级化,力争在“十四五”末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次,为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江苏将充分发挥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主导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朱小坤:

  支持企业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表示,面对我国钢铁产业大而不强的情况,天工国际站在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将自主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填补“卡中国脖子”材料关键技术国内空白作为公司发展的主攻方向。他表示,将用两年时间,实现万吨粉末生产规模,达到全球第一,扩大中国汽车及高端制造所需刀具国际工业级市场、特别是航空航天精密级行业的市场占比。

  他建议,进一步加大支持企业打破国际“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力度,就是要狠下一条心解决“卡中国脖子”的关键技术。他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将国际“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列出来,作为鼓励类项目出台专项鼓励类政策和特别奖励,对攻关过程进行扶持,对攻关成功的项目进行特别奖励。

  全国人大代表王巍:

  多元化激励,留住创新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制造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巍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延续执行研发费用优惠等政策提振了企业创新的信心,为企业创新注入动力。

  “作为C919国产大飞机九家机体供应商之一,我们公司拥有‘航天’基因,也是唯一一家从航天跨界到航空制造的企业。”王巍表示,在企业创新中,人才必不可少。“航空科工等国有高科技企业对骨干人员的激励方式有限,在人才招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有制约。建议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模式。”王巍称,2020年,公司率先完成骨干员工持股,激励作用明显,“建议高科技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运用薪酬+股权激励等方式,有效留住核心骨干人员并充分激发其创新创效潜能。”

  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

  加大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力度

  “作为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份,近年来江苏知识产权金融政策支持、知识产权金融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现阶段在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力度。”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大对重点产业企业的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完善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的多主体协同机制,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创新,同时,加快知识产权金融平台建设。

  他建议,以优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为依托,积极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加快建设长三角知识产权金融数字化创新实验室,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便利度;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新区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发展,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融资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肖伟:

  中医药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要完善

  “中医药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但目前的中医药科技评价体系以西医西药为主导,忽视对自身学科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集团董事长肖伟表示,目前的中医药科技评价体系以西医西药为主导,未充分考虑中医药特点,如在重大项目评审、科技奖项评选以及优秀人才遴选方面,将中医药与西医西药分在一起,未能完全实行同行评议。如中医药人才评价,过分强调以SCI文章作为硬性指标;疗效评价上,单纯使用现代生物医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等。这些都不能够客观、公正、充分、准确地评价中医药,难以有效激励中医药的持续创新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肖伟建议,首先探索建立以中医药为主导的独立、自主的评价体系,不再依附于西医西药评价体系。其次,系统研究中医药自身特点,密切结合评价对象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机制。第三,发展客观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第三方中医药科技评价机构。积极发展第三方中医药科技评价机构,在重要政策决策领域加强对中医药第三方科技评价结果的采信力度。第四,开展中医药科技评价的方法学研究,逐步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学体系。如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研究、中医复杂干预与诊疗方案疗效评价研究、中医证候类中药疗效评价研究,以及成果的转化应用评价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