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交通是“先行军”。近一年来,随着沪苏通铁路、沪苏湖铁路等多条铁路的建成或开工,“轨道上的长三角”正进一步走向现实。
具体表现在,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正全方位连接和辐射周边城市,而不再是简单的沪宁线和沪杭线;南京、杭州和合肥,也在争相搭建“米”字高铁枢纽。
与此同时,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等不同形式和层次轨交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丰富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出行方式。
一个高效互连、快慢结合、各取所需的交通网络,正在编织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世界级城市群梦想”,也在为其他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不断探路。
多线并进,“龙头”上海辐射力再增强
据《苏州日报》报道,8月11日,苏州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通苏嘉甬铁路和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工作。
对于已有京沪高铁、沪宁城际穿境而过的苏州而言,作为苏州“丰”字形铁路网纵向主骨架的通苏嘉甬铁路,成了苏州的心之所盼。据《苏州日报》报道,今年7月,通苏嘉甬铁路可研评审会已在苏州召开,同时,通苏嘉甬铁路苏州段线站位已基本稳定。报道称,苏州将力争通苏嘉甬铁路苏州段年内开工建设。
这条铁路南北向串起来南通、苏州、嘉兴等多个位于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圈层的城市,于上海而言,将彻底打通北上和南下的快速通道。
尤其是宁波。通苏嘉甬铁路建成后,从上海到宁波可在嘉兴直接南下,而非现在,需一路向西绕道杭州,再往东到达宁波,兜了一大圈。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城市影响力和“溢出效应”,主要沿着沪宁、沪杭两条通道辐射。
而随着长三角铁路网的日渐完善,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犹如人的手掌一般,“五指”逐渐全部伸展开来。
今年7月1日,沪苏通铁路一期正式开通运营,终结了上海和江北南通之间互不通铁路的历史。随着盐通高铁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车,上海届时将一路北上,直抵山东半岛。
而在此前的6月初,连接上海和湖州的沪苏湖铁路也已正式开工。这是一条位于沪宁和沪杭之间的快速通道,未来,从上海将一路向西直抵皖南,从而进一步彰显上海“龙头”城市的超级辐射力。
宁杭合竞逐“米”字枢纽
长三角超级“大群”中,又包含了几个“小群”。南京、杭州和合肥这三大省会城市,正是几个“小群”的“群主”。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同处于打造“米”字高铁枢纽的“赛道”。对于南京来说,去年9月开工、时速达350公里的宁淮铁路,将成为南京打通与苏北腹地、山东半岛联系的一条关键通道。与此同时,据“南京发布”今年5月透露,高铁南京北站综合枢纽建设获国开行百亿授信支持,意味着南京北站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今年,杭州打造“米”字枢纽的关键一步在于商合杭铁路的贯通。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正式开通运营。
这意味着,继杭黄(杭州至黄山)高铁开通后,杭州又实现了和宣城、芜湖等多个皖南城市的快速联系。
同样,这条高铁也丰满了合肥的“米”字高铁枢纽的“羽翼”。商合杭高铁的贯通,终结了安徽经济“第一城”合肥和“第二城”芜湖之间互不通高铁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不止于此。据“安徽发布”报道,合肥打通东北方向、快速联系山东半岛的合新(合肥至江苏新沂)高铁,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和先开段初步设计已获批,目前正在开展先开段开工准备工作。
还有时速350公里的合肥至武汉高铁,目前正在编制可研报告。未来,合武高铁将促进长三角与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的协调联动。
此外,合肥向南连接安庆的合安高铁目前正在建设中。看起来,“米”字甚至已经不太装得下合肥打造枢纽城市的梦想。
四网融合,“轨道上的长三角”更加层次化
当然,“轨道上的长三角”并不只有高铁。发力高铁、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四网融合,是长三角探路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路径。
从高铁、城际铁路到城市轨道交通,速度值依次降低,但站间距以及服务人群的密度却是逐渐增大的。
比如城际铁路,连接江苏南京和安徽滁州的宁滁城际一期和二期工程,已分别于2018年底和2019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四网”中,高铁、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相对常见,也更加为人熟知,只有市域市郊铁路相对陌生一些。
今年4月举行的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主要领导在苏州碰头,签署了《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
据“苏州发布”报道,其中包含要“加快启动苏锡常都市快线”。澎湃新闻注意到,这将是一条典型的市域市郊铁路。
目前,苏锡常之间有高铁(京沪高铁)和城际(沪宁城际),三市也各自开通运营了城市轨道交通,为何还需要一个“苏锡常都市快线”?
有交通专家向澎湃新闻分析称,苏锡常都市快线作为市域市郊铁路,将用更细化的站点,进一步夯实苏锡常三座城市之间的联系,这就是意义所在。
而随着苏锡常都市快线的加速推进,经济总量相加可比肩上海的苏锡常,或将成为最典型、也是有可能率先实现交通“四网融合”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