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盛开的初夏,有一群人摘下了沉甸甸的果实。今天,镁光灯和C位,都属于他们。
6月10日,江苏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星光熠熠”。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个人走上领奖台,从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等省领导的手里领回红灿灿的证书。同样站在奖台中央的,还有首次设立的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和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星光熠熠”的背后,是江苏多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所取得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
作为“苏大强”一贯的看家本领,科技创新在江苏的发展中一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从江苏多年来坚持举办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也可以看出。
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大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省里设主会场,各设区市设分会场,将火热的创新气氛传遍全省。
这样一场吸睛的高规格大会,究竟有哪些看点?让“瞭望君”带你一起划重点。
创新,强!
先从几张照片说起。
这张热气腾腾的照片,来自于今天下午举行的江苏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两位获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的院士从省委书记娄勤俭的手中接过奖励证书,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右为王泽山院士)
“瞭望君”又想起此前的两张照片,照片中,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分别向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和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院士颁发省配套奖励证书。
(左为钱七虎院士)
时空跨越三年,几张照片却是同样满满的笑意和敬意,透着屏幕就能感受那份对科学家们的珍视、珍爱。
事实上,对科研创新高度重视,这位主官一贯如此。从中国电科十四所、中电熊猫集团,再到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等,他的调研足迹遍布省内科研创新的骨干企业和院所。
2018年8月,娄勤俭就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到部分科研院所调研。他指出,充分发挥科研人才集聚、研发力量雄厚的优势,牢记使命担当,努力推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江苏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2018年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娄勤俭曾坦言,在肯定江苏成绩、坚定信心的同时,要深刻认识存在的差距和短板,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结合不够紧密、主导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不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供给不足、科技投入力度强度相对不够等问题,增强“等待观望不得”的紧迫感、“慢进就是退”的危机感、急起直追的责任感。
今年3月份,娄勤俭在无锡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强调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各方面创新资源力量,围绕军民融合发展、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开展协同攻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了解江苏的人都知道,这个经济大省科技力量雄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条件有基础为国家自主创新作贡献。创新,更是江苏放在肩上的责任。
来看一组数据。去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达2.4万家,净增6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2.8%、44.4%。
这些指标数据充分反映江苏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质效不断提升。
业内人士评价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不少热门区域正抓住发展的窗口期,抢人才、争创新。这样一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举办,再次亮出江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也激励着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奖!
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同样的,敬仰科学家,奖励创新者,也一定会涌现会越来越多的优秀科研工作者。
有网友评论说,看得见的是一个个光鲜的奖项,看不见的是科研人员的长期努力和默默付出,他们值得这份荣光。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了解到,此次共273个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147项。此外,8家企业获省企业技术创新奖,7名外籍专家获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获奖项目和人才无不体现了江苏紧扣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目标,围绕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获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10名青年科技人才获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这两大奖项均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奖首设奖项。
这其中,宣益民院士在能量高效传递、利用与控制研究领域,丰富并拓展了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重大装备的研制和发展,提升了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
祝世宁院士对微结构科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实现了用材料微结构对经典光场和量子光场的有效调控,发展了光学超晶格和超构材料两种材料体系,发明的新材料在激光技术、量子信息、光学成像、环境监测和广义相对论模拟等方面获得重要应用。
奖励大会上,娄勤俭为获得2019年度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
随后,娄勤俭、吴政隆等省领导同宣益民院士、祝世宁院士一道,为获得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发奖励证书。
说到这些获奖项目的亮眼之处,“瞭望君”觉得,个个都很提气!
本年度273项获奖项目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突破了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获奖项目中应用类获奖项目占比近80%,围绕我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在半导体、新能源、先进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273项获奖项目中,企业主持完成118项,占43%,其中企业主持一等奖项目11项,为历年最多;高校主持完成107项,占39%,研究院所和医疗机构主持完成48项,占18%。
三是科技计划项目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获奖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支持的有253项,占92.7%,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有179项,占比65.6%。45项拟获一等奖项目全部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支持。
四是涌现出一批青年科技人才。273位第一完成人中,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有91人,占33.3%;45位一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有15人是“70后”,其中2人是“80后”。五是突出了科技进步促进民生改善。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健康江苏”建设等民生热点问题,资源环境、农业水利、生命健康等领域的获奖项目共有93项,占34%。
奔涌吧,后浪!
最后,借用最近很火的一句“奔涌吧,后浪”,来和大家聊一聊江苏创新的未来,那些获奖的中青年科研人员们。
据了解,2019年度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共有10名4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获奖,其中5名来自江苏科技型企业,5名来自省内高校院所。
这10名获奖人从事的专业方向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与重大装备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这10名候选人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南京工业大学的黄和教授先后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们的平均年龄是42.2岁,其中最年轻的是出生于1982年的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李枫,于近日获得第15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荣誉。
这些“后浪”们到底有多优秀?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成绩单!
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车戚墅堰所技术研发中心传动技术研发部副部长李枫:
2005年,李枫进入中车戚墅堰所技术研发中心,当时和谐号动车组刚引进,高铁齿轮传动系统长期被国外垄断且质量问题频发。于是李枫带领团队开始高铁齿轮传动系统国产化研发道路,并实现大批量装车。目前,大部分和谐号动车组高铁齿轮传动系统实现国产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 高铁齿轮传动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
十多年来,李枫开展“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齿轮传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同时,开展齿轮传动系统服役安全、复杂工况失效机理等前沿性基础课题研究,为列车的长久性安全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通过系列科技项目的实施,李枫带领团队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列车齿轮传动系统研发设计平台和试验验证体系,成功开发出我国完全自主品牌的高铁列车齿轮传动系统,实现时速160到350公里全速度等级国内全部车型和全部高铁线路的覆盖,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目前,中车戚墅堰所累计交付高铁列车齿轮传动系统产品超3万套。
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豪森药业总裁兼研究院院长吕爱锋:
一个月前,全球第二个、中国首个原创三代EGFR-TKI创新药阿美乐上市发布会在上海举行。这一创新药的上市,离不开刚获得2019年度“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的吕爱锋和他所带领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
20多年来,吕爱锋带领团队始终潜心于中枢神经系统、抗肿瘤、糖尿病等领域新药研发,截止目前已累计研发上市各类新药近50个。其中,豪森昕福(甲磺酸氟马替尼片)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型二代慢性髓性白血病类创新药;孚来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GLP-1类降糖药物,也是全球第一款PEG化的长效降糖药物;迈灵达(吗啉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是全球40年来首个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创新药物……
吕爱锋表示,科技创新是豪森药业的企业基因,也是豪森药业一直以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未来,豪森药业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继续关注满足临床未竟的医疗需求,持续不断地推出更多的创新药品,改善人类的健康与生命质量。
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学术带头人余永建:
20多年前,余永建进入食醋领域酿造研究。多年来,他一直在构想建造一套食醋智能化酿造体系。“传统食醋发酵受环境的影响大,气候季节变化和操作人的操作技巧经验,都会很大程度影响食醋的品质。”余永建说,研制一套全封闭、可控制式的发酵系统,可实现高品质食醋酿造自动化,既减少人工成本,又提高劳动效率。
研究前期,余永建通过一次又一次工艺试验,长期对食醋生产过程进行检测,汇集大量数据后又对产出成品品质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在哪种工艺条件下会获得高品质食醋。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进提升和优化罐体设计,余永建研发出成熟技术装备,可量产高品质食醋。除生产高品质食醋外,这套技术装备系统还可生产特型产品,通过优势菌种生产调节,生产桑葚果醋及功能性食醋。
“这次获得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也是对我从事20多年食醋领域研究的肯定。”余永建表示,他非常感谢江苏省政府和科技厅设立该奖项;科技部门关心支持科技工作者,他感到非常荣耀。
去年,余永建离开深耕多年的食醋酿造企业进入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担任学术带头人。除了教学任务之外,还专业从事食醋领域研究,扩展到料酒、酱油领域。余永建说,酿造行业的研究方法理念相通,他将继续深耕食醋领域深度研究,研发出更多高品质食用香醋及系列产品。
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院长黄和:
“突破富马酸、苹果酸等酸味剂生物制备关键技术,大幅提升我国酸味剂生物制造水平,满足食品、医药行业重大需求。”这是海归博士、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院长黄和教授科研核心亮点之一。
“关键核心技术,我们买不来,等不来,靠不来,现代科研人必须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要站在国家需要的最前线。”回国十几年来,黄和带领团队在微生物研究领域奋力开拓攻关,他说,肉眼看不见、需要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乃至上千倍才能看得清楚的微生物,其菌种是发酵产业创新发展的源头。
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零的突破,黄和的“科研眼光”始终坚定且有方向。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DHA),是一种重要的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婴幼儿智力、视力发育及成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至关重要,但我国高品质的DHA产品长期依赖进口。黄和率先了开展新藻种DHA油脂制备和产业化研究,攻克了微生物制造DHA油脂的关键技术难题,发明了成套绿色工业化生产工艺,打破了国外企业在微藻型DHA生产及应用上的技术垄断。技术推广企业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0.46亿元,新增利润2.48亿元,实现了国产DHA市场占有率从0到80%的巨大转变。
黄和还牵头组建了“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和“中石化南京工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先后与30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开放交流和成果转化搭建了重要平台,也使中心成为吸纳海外优秀人才的“三创”载体和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示范基地。
整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素材来源 交汇点新闻 蔡姝雯 张宣 王梦然 蒋廷玉 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