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跑远路,家门口就能办妥,相同的事在不同区域实现无差别办理。今年10月,南京市政务办围绕“宁满意”工程,打破户籍和区域限制,整合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陆续推出63个“一城通”事项,截止目前,全市已有8万多群众享受改革红利。

  消除区域和层级障碍 就近办更方便了

  建(构)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审批过去让企业多跑了很多路,该事项因事关油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等需要防雷的易燃易爆场所(构)筑物,仅市本级、江北新区及原老五县区设置了审批事项,这就导致了许多市区内的审批过去让企业多跑了很多路,该事项因事关油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等需要防雷的危险建(构)筑物,这就导致了许多市区内的申请企业不得不前往市本级申请审批。“‘一城通’实现后,企业在全市就近就能递交申请材料了,免去了奔波之苦”,市气象局驻市政务中心窗口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市气象局已实现了11个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城通办”,事项通办率达92%,大大便利了相关企业。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除了企业,普通市民收获“红利”则更多、更实在。

  “现在办事真的太方便了,跨区也能办理这么多的业务,真是处处为老百姓着想。”近日,家住南京建邺区兴隆街道的市民陆女士,其小孩即将出生,需要办理《生育服务证》,而她的户籍地是六合区雄州街道。以前办理的话,只能前往户籍所在地,一来一回得花费4、5个小时。考虑到怀着孕去户籍地办理不方便,陆女士抱着试试看电话咨询了就近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令她欣喜的是,该事项已经实现一城通办,即在就近的街道就可办理。

  据了解,63个“一城通”事项涉及公安、人社、民政、卫健、残联、气象六个部门。例如: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理社保卡服务、核发居民身份证、尊老金申请等公共服务事项,已在市、区、街道(镇)三级全面铺开,部分事项还下沉至社区一级,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了。

  “很多高频事项必须回户籍地办理一直是群众办事的‘痛点’。如果不解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就是一句空话。”南京市政务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城通”消除了区域和层级限制,户籍不再成为办事障碍,政府部门之间的内部“沟通”更为紧密,建立起了“就近受理申请,审批权属不变,数据网上流转,批件快递送达”的运行模式。

  统一办事材料、流程   不同街道无差别办理

  市政务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城通”除了打破户籍和区域限制外,办件材料和流程的统一也至关重要。“以尊老金申请为例,比如江宁淳化街道和鼓楼小市街道,同样的申请事项,所提交材料的名称如果不统一,就会在网上流转过程中‘添堵’”。

  为最大限度减少纸质材料流转,全市“一城通”事项统一办理材料和流程。就近街道受理事项后,会通过市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办件转交模块”规范录入事项受理信息,上传相关附件材料,由系统推送至权属地审批,审批结果信息由权属地推送至受理地备查,实物证照由权属地邮寄至办事人指定地点。“就好像远程教学上课,形式和内容不会改变。”市政务办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在全市“一城通”基础上,各个区还结合自身区域特色,梳理出一批“一区通”事项,即所在辖区内的各街道实现无差别化办理,例如:城乡居民医保异地就医备案、求职登记、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等高频事项均可在就近街道办。据统计,全市已累计实现“一区通”事项647项。

  南京市政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城通”是政务服务领域里的“高级形式”,需要不同部门、区域和层级之间的高度协调配合,办件材料、流程等无差别化办理,随着“宁满意”工程的持续推进,“一门通”、“一网通”、“一证通”、“一照通”等也有望升级为“一城通”。下一步,南京市政务办将进一步深化“一城通”,对各区共有的“一区通”事项逐步升级为“一城通”,同时继续与各部门深度打通,挖掘更多“一城通”事项,深化“宁满意”政务服务品牌,更大程度的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