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悉,生态环境部近日从全国选出31个2023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并就其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力度、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面向全国推广。无锡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

  以“不变”的执着持之以恒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市连续九年以农历新年“第一会”的形式,专门部署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市环境质量“一年更比一年好”。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美丽无锡建设为主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抓好太湖治理,交出了可圈可点、有力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答卷。

  看横向,多项生态指标全省最优。无锡成为全省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唯一“双达标”城市,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位列全省第一;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95.8%、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看纵向,太湖水质藻情历史最佳。湖心区近年来首次实现年度Ⅲ类水质,2007年以来首次全年未出现异常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首次低于55,生态环境部首次将太湖水质评为“良好”等级,建成投用生态清淤一体化装备平台,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

  看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高标准推进133项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基础重大工程建设、投入规模达171亿元,9大类169项治太重点工程年度投资超110亿元、创历史新高;储备EOD项目22个、全省最多、总投资规模达192.5亿元。

  看产出,含绿量含新量持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升至41.4%、52.3%,单位GDP能耗下降4.98%、降幅全省第二,生态文明建设公众满意度稳步提升、超95%。

  如何让蓝天常驻、碧水长流?“今年将更加突出全维度治理,持续提升更好生态质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治水上,将切实抓好太湖治理、长江大保护“国之大者”,加快“两河”整治提升工程建设,深化美丽幸福河湖行动;治气上,强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深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生活源污染治理;治土上,分类推进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高质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先行区和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同时,实施“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湖滨湿地带等试点,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当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优等生”无锡还将砥砺奋进,久久为功,在青山绿水间书写更加多彩的画卷——

  加快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立足“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深化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实施“双碳”系列专项行动,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推广新能源车辆,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着力建设美好生态家园,强化“全域皆景区”概念,用好山水脉络等特色风光,将园林美学、环境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打造最干净城市,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住区、街区,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培育彰显独特生态文化,参与高水平建设大运河和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推进沿线全域旅游融合示范区、度假区等创建工程,打造一批生动呈现江南水乡风情的核心空间场景,用好太湖、长江、大运河IP,讲好发生在无锡大地上的美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