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文昌阁是我国古代祭祀文昌帝君的楼阁式建筑。史籍记载,旧时文昌阁供奉的文昌帝君,是一位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名叫张亚子。张是晋朝四川梓潼县人,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宋时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明清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建立文昌官、文昌塔、文昌阁等祀文昌帝君的建筑。

泰州古文昌阁,位于原文庙泮池之南,与南山寺塔相对,耸立城垣。据道光《泰州志》卷八“学校篇”记载,文昌阁系明万历十七年(1 590年)泰州儒学训导李香创建。后曾陆续修建。阁北有小院,内设戏楼及东西厢房。院南即为阁。阁方形,高三层,自下而上计52级。阁底层置佛龛,供关帝金像,上有乾隆二十三年知州李世杰所书匾额,日“诞敷文德”。关帝像前设有文昌帝君的牌位。牌位上墨书“九天开化日月文昌梓潼帝君”。左右是“自有天地以来至三国而大义纯忠弥纶天地,是宜春秋以后同一圣而溯源根本享祀春秋”对联,墙壁上书“文光射斗”四个大字,东壁有一方石刻。从楼梯上到二楼。二层上供奉的是魁星金像,前后两尊,左右有对联两副,一为“千古奎光悬斗柄,九天宝气化文章”。另一副是“南北各分司此地文光应射斗,升沈虽有命斯人阴德可回天”。登三楼,中间供奉文昌神像。匾上书“开化文坛”。两旁对联是:“天上星辰司福禄,人间运数属文章”。旁边设有神马像。推开窗格远望,景色绝佳。清泰州王孙骧有《文昌阁看桃花》诗云:“城头高阁倚烟霞,挈伴登临春正赊。红雨引来新燕子,清渠开出旧桃花。人偕少长诗篇盛,地接宫墙气象华。醉罢不愁归路晚,隔溪灯火是贫家。”把春天的文昌阁描写得令人醉而忘返。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州郡不再举行祀礼文昌帝君,文昌阁遂成一方文化之古迹。抗战期间,汪伪军队将文昌阁拆除,只留下一块四方形的废墟,其确切位置在今国泰宾馆东南新世纪花园西南角。

【再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