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安徽黄山的47岁的刘先生(化姓),2个月前因外伤导致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听人说三七可消肿散淤、缓解疼痛,刘先生将家中种植的“土三七”当作“三七”打磨成粉后自行服用。吃了大半个月后,刘先生常常感觉肚子发胀,小便也变少了,精神越来越差。儿女见状便将他带到杭州某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症”。

  “肝小静脉闭塞症”多由于误食含有吡咯烷生物碱的中草药所致,症状多表现为严重的腹胀、腹水、少尿等,如果不及时对症治疗,会引发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刘先生在杭州住院期间,积极的保肝利尿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不仅症状没有缓解,腹水越来越多,还出现了肾功能不全。医生建议进行肝移植,但巨大的经济压力让一家人犹豫不决。4月23日,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刘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从杭州辗转至南京找到了鼓楼医院消化内科诸葛宇征教授。

  入院检查时,刘先生已经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不全合并高钾血症。患者身体极度虚弱,连握笔的力气都没有,随时有可能死于心跳呼吸骤停。没有丝毫的犹豫,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诸葛宇征教授团队决定于当晚为刘先生实施急诊TIPS手术。

  术中刘先生的心率一度飙升至200次/分,好在医护团队准备充分,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沉稳应对,最终有惊无险地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经过综合支持治疗后,刘先生的肾功能开始恢复,各项生化指标全面好转。目前刘先生恢复良好,已经可以进食和下地行走,近期即可康复出院。

  诸葛宇征教授提醒,“三七”与“土三七”仅一字之差,对人体健康来说意义相距甚远。一个是名贵中药,另一个却是有毒性的草药,误食将损伤脏器。其实,两者很容易辨别,可从叶形和花形来看。五加科三七的叶形肥大,长得像张开的手掌,六七片叶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花是红色的;而土三七的叶形较小,叶子沿着茎对称生长,花是黄色的。

  “三七”属五加科人参属,以根、根状茎入药,无毒,是名贵中药材,可散淤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等。“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和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其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

  “土三七”内含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肝窦和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小静脉阻塞,肝细胞不同程度液化坏死,晚期可见肝纤维化。患者出现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黄疸等症状,而且这种损害一经形成,常常无法逆转,最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顽固性腹水。一些受到肝损伤的重症患者,甚至只能求助于肝移植来维持生命。

  近年来误服土三七导致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患者越来越多,而该病死亡率高达40%-70%。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以诸葛宇征教授为首的团队自2008年开始潜心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经过近10年的不断探索将该病的死亡率从最初的40%-60%降至10%以下。专家们也呼吁,老百姓千万别私自滥服中草药,以免给身体带来伤害。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张雨欣 通讯员/王娟 编辑/张泉泉)